第599章 核武器五(1 / 2)

加入书签

林毅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他心里清楚,自己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钱,而是一心想助力国家尽快掌握核武器技术,提升国防实力。

但这背后的缘由,涉及到时空的秘密,他实在无法对周楠言说。

他在心底暗自叹了口气,思绪飘回到原本时空里,国内科研人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硬是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如今,当下的环境虽说依旧复杂,但最基础的理论已经有了,相关设备也在逐步筹备中,没有理由做不到。

想到这儿,林毅抬起头,神色恢复了几分坚定,看向周楠说道:“行,周楠,我听你的。

不碰这些了。”

林毅着实把制造核武器一事想得太过简单了。

他以前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少校军官,在军队领域,诸如编制规划、士兵训练、作战策略等方面,知识与经验还算有一些,可一旦跨界到武器制造,尤其是像核武器这般高精尖的领域,便暴露出了知识短板,可谓是一知半解。

毕竟,如果制造核武器是轻而易举之事,全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怎会仅有寥寥数个。

不说别的,光一个浓缩铀的问题好多国家都解决不了。

浓缩铀的生产,堪称一个极为复杂且技术密集型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需先对天然铀矿石进行开采,接着开展选矿、浸出等一系列操作,从中提取出铀的化合物,再将其转化为六氟化铀,随后运用气体扩散法、离心法等分离技术进行浓缩。

最终,依据不同的用途,把浓缩后的铀加工制成相应的燃料元件或者核材料。

要知道天然铀主要由铀-8与铀-5两种同位素构成,其中铀-5的含量极低,仅约为o7。

所谓浓缩铀,便是借助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将铀-5的丰度提升至一定程度。

用于核电站反应堆的浓缩铀,铀-5的丰度一般维持在3-5;而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浓缩铀,其铀-5浓度则必须达到9o以上。

鉴于铀-5与铀-8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细微差异,人们采用了气体扩散法、离心法等技术来实现二者的分离。

以气体扩散法为例,先要把铀转化为六氟化铀气体。

由于铀-5的六氟化铀分子质量相较于铀-8的六氟化铀分子略小,在气体通过多孔膜时,较轻的铀-5六氟化铀分子扩散度会稍快一些。

但这极其微弱的度差异,需历经成千上万次的扩散过程,才能逐步提升铀-5的浓度,其过程之繁琐、对技术精度与资源投入的要求之高,乎想象。

鉴于浓缩铀与核能利用、核武器扩散等敏感问题紧密相关,故而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监管。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肩负着监督各国核设施与核材料的重任,确保这些设施与材料仅用于和平目的。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明确规定,只有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被允许拥有核武器,其他国家严禁展核武器,这使得各国在浓缩铀的生产与使用方面,面临着极为严苛的限制与核查。

林毅虽放弃了从黑市获取核武器相关物品的危险想法,但他还是绞尽脑汁,动用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各种人脉资源,终于成功弄来了一批普通设备。

可不能小瞧了林毅的这些所谓的“普通设备”

,对于当时条件艰苦的八路军而言,它们先进得乎想象,尤其是那几台来自2o世纪6o年代末-7o年代末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更是其中的“宝贝疙瘩”

林毅心里清楚,要是把现代计算机带回去,非得把人惊掉下巴不可,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这些可以送进博物馆的老玩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