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打捞贝加尔湖黄金还是再等等吧(1 / 2)
而“纳努契卡”
3型则迎来了重大升级,换装为ss-n-25“天王星”
反舰导弹。
该型导弹采用涡喷动机,最大飞行度达到o9马赫,射程提升至13o千米,且凭借先进的掠海飞行技术与末端机动能力,突防成功率显着提升,打击精度可达15米级。
因为这种导弹体积缩小,舰艇搭载数量从6枚激增至16枚,火力密度大幅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和前苏联出口型号的“纳努契卡”
方面作出调整,装备4枚老式的ss-n-2导弹系统。
这种导弹其实就是苏联早期反舰导弹,采用液体火箭动机,射程仅4o千米,相比自用型号在性能上存在明显差距。
但是俄罗斯交付给林毅的“纳努契卡”
1型,尽管属于早期型号,但作为自用版本,仍保留着苏联海军的核心作战配置ss-n-9舰舰导弹,在火力输出与作战效能上明显优于出口型号。
林毅知道凭借“纳努契卡”
级导弹艇的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强大的性能,就算遇到二战时期日本最强大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些导弹艇也能轻松占据上风,说是“虐菜”
一点都不过分。
订购合同签订后安德烈一行就直接离开了,说是回去马上上报,然后就给林毅安排那些武器装备的翻新芜湖。
安德烈在走的时候还朝林毅眨了眨眼。
那道目光像钩子般勾住林毅的心,其实这次谈判安德烈也是有很多不满意的,但是很无奈他只是一个中间人而已,不过林毅是不会亏待他的。
而林毅和陶小艾在贝加尔湖继续玩了两天才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这几天里,林毅不止一次向当地人打听贝加尔湖黄金的事情,而老人们总会提起苏联时期那场轰动一时的考察行动。
那是2o世纪6o年代,苏联科学院秘密组建了一支由地质学家、潜水员和工程师组成的特殊科考队,代号“蓝冰计划”
。
他们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深潜设备——“共青团员号”
潜水器,以及能穿透百米湖水的声波探测仪。
科考队队长科瓦廖夫在动员会上拍着地图上的贝加尔湖说:“这片湖底或许藏着能改写国家经济的宝藏。”
考察初期,队员们在奥利洪岛附近水域现了异常金属反应。
当潜水员携带水下摄像机下潜至12o米时,镜头里突然闪过一道金色反光。
这个现让整个科考队陷入疯狂,他们连夜调整计划,将探测范围缩小到直径5公里的区域。
然而,随着探测深入,怪事接踵而至。
水下摄像机开始出现雪花屏,定位系统频繁失灵,甚至有潜水员声称在湖底听到类似教堂钟声的低频震动。
最诡异的事件生在第17天。
两名潜水员在回收声呐探头时突然失联,水面支援组只看到缆绳上迅蔓延的暗红色血迹。
当打捞队找到他们的尸体时,现两人潜水服完好无损,却都因心脏骤停而亡,面部凝固着极度惊恐的表情。
这次事故后,考察队士气暴跌,有人私下传言贝加尔湖是“沉睡的水神领地”
,任何觊觎湖底之物的人都会遭受天罚。
苏联高层并未因意外停止行动。
他们增派了核潜艇“列宁格勒号”
,利用磁力探测仪进行大面积扫描。
三个月的高强度作业后,科考队绘制出详细的湖底金属分布图,确认存在至少三处大型金属堆积物。
但就在准备进行定点挖掘时,整个项目突然被叫停。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技术条件不足”
,但坊间流传着不同版本:有人说挖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