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导弹不是一般部队可以玩的转的(2 / 2)

加入书签

总结会上,一位参谋的话让全场沉默。

而且指挥体系的矛盾更为突出。

df-11导弹具备携带战术核弹头的能力,这使得集团军级指挥员在演习中常常陷入“战略责任”

与“战术权限”

的两难。

86年的一次联合推演中,导演部设置了“敌方大规模装甲集群突破防线”

的危局,集团军司令员下令导弹旅做好核打击准备,却现审批流程混乱:核反击的决策权限究竟在哪个层级?参谋们翻遍条令也找不到明确答案,最终演习被迫中断。

此外,导弹射所需的气象数据、电磁环境监测等依赖空军和二炮支持,但各军种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协调需经多级机关,效率低下。

某导弹旅曾因空军未提前通报禁飞区,在射前一刻才被迫撤收装备,旅长气得拍桌子:“不是我们打不赢,是体系跑不赢!”

后勤保障的压力更是让基层苦不堪言。

导弹的维护保养需要二炮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每次检测都要从千里之外调派专家;特种燃料的运输依赖专用车辆,集团军后勤部门常常为了几吨燃料向其他单位“借车”

射阵地的地质勘探、伪装设计等工作出了陆军工程部队的能力范围,只能求助总部支援。

某个冬夜,导弹旅紧急拉动时,一辆燃料运输车在结冰路面抛锚,官兵们用热水浇化油管上的冻冰,双手冻得紫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射车无法启动。

有老兵无奈地调侃:“咱们不是在打仗,是在给导弹‘当保姆’。”

随着对现代战争理解的深入,军队高层逐渐意识到:弹道导弹这类战略级武器,不应由集团军级部队掌握。

九十年代初,j91启动作战体系改革,明确提出“战略武器集中管理”

的原则。

某集团军导弹旅接到命令:将全部装备移交给二炮部队。

移交当天,营区里气氛凝重。

官兵们一遍遍地擦拭射车,有人偷偷把写有“战友”

的红布条系在导弹支架上。

旅长绕着车队走了三圈,最后一次登上射车驾驶室,轻轻抚摸着操作面板上的按钮。

“要说没感情,那是假的。”

他对着列队的士兵们说,“但咱们得明白,有些仗,不该由咱们来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