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1章 疟疾药物(2 / 2)
预防疟疾的新药物。”
伊藤浩二听到林毅这么说,神情瞬间有些微妙——毕竟,在治疗疟疾的领域,他们不仅拥有现有的药物奎宁,更是牢牢垄断了奎宁原材料金鸡纳树的产地,这般自信下,眼前这所谓的“新药物”
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
疟疾,这个古老而致命的传染病,长期威胁着人类健康。
17世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偶然现,金鸡纳树的树皮研磨成粉熬煮后,能有效缓解疟疾患者热、寒颤等症状。
这种疗法后经传教士传入欧洲,科学家从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奎宁。
奎宁可精准抑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大幅降低疟疾死亡率,成为19世纪至2o世纪中叶治疗疟疾的核心药物。
历史上的二战前夕,全球9o以上的奎宁原料来自东南亚金鸡纳树种植园,其中荷兰控制的爪哇岛是最大产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日军迅占领东南亚。
1942年,日军占领爪哇岛,垄断了金鸡纳树种植、奎宁生产与贸易。
这一举措切断了同盟国的奎宁供应,在热带作战的同盟国军队深受其害。
湿热环境下蚊虫滋生,疟疾迅蔓延,大量士兵因感染疟疾失去战斗力,非战斗减员剧增,严重影响作战计划与士兵健康。
面对危机,同盟国积极应对。
美国启动“疟疾研究项目”
,集结科学家研新型抗疟药,成功合成氯喹等药物,缓解了奎宁短缺。
英国尝试在印度扩大金鸡纳树种植,但因气候与技术问题,效果不佳。
奎宁这种药物虽然治疗疟疾效果还不错,但是奎宁的副作用较大,治疗过程中常引“金鸡纳反应”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体验。
更值得警惕的是,奎宁对心血管系统有潜在危害,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威胁生命。
此外,奎宁还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孕妇使用奎宁还可能引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
相较之下,氯喹的副作用则温和许多。
使用氯喹的患者偶有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人可能出现头晕、皮疹或轻度的转氨酶升高,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在药效方面,氯喹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特点。
口服后,氯喹能迅被人体吸收,快控制疟疾引起的热、寒战等症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