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大后方战略一(2 / 2)

加入书签

浓厚的家族和宗教色彩。

抗战爆后,马步芳表面上拥护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曾派遣部分军队出省参战,如马步芳的堂弟马步青率领的骑兵第五军等,在黄河沿岸等地参与防御作战,对阻止日军西进有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马步芳始终将维护自身在青海的绝对统治作为要目标,对国民政府的政令往往选择性执行,确保青海的军政、经济等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方割据局面。

宁夏的主导势力是“西北三马”

中的马鸿逵。

马鸿逵在宁夏实行家长式统治,被称为“宁夏王”

他掌控着宁夏的军政财权,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网络。

抗战时期,宁夏地处西北后方,马鸿逵一方面对国民政府保持名义上的服从,接受其任命的官职,另一方面则在宁夏境内构建独立的统治体系,甚至拥有自己的财税系统和武装力量。

马鸿逵的军队在宁夏负责地方防务,虽然没有大规模出省作战,但宁夏作为西北的稳定区域,为抗战后方提供了一定的物资支持,不过其统治本质上仍是地方割据,国民政府难以对宁夏实现真正有效的直接管辖。

新疆在抗战时期的情况较为特殊,前期主要由盛世才掌控。

盛世才出身东北军,后在新疆崛起,成为割据一方的“新疆王”

他初期实行“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

的六大政策,与苏联建立了密切联系,在新疆形成了独立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体系。

抗战爆后,盛世才表面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但其实际政策更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

新疆作为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在抗战前期挥了重要作用,苏联的援华物资通过新疆运往内地。

然而,盛世才对国民政府的势力进入新疆保持高度警惕,极力维护自己在新疆的独裁统治,直到1944年盛世才倒台后,国民政府才逐步加强对新疆的控制,但地方势力的影响仍长期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