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日本人要报复五(2 / 2)
p>例如,云龙级舰“云龙”
号1944年完工时,日本海军已丧失制空权,该舰最终在运输任务中被美军潜艇击沉。
日本的工业体系成为造舰计划的致命短板。
尽管退出《华盛顿条约》后摆脱了吨位限制,但其船厂缺乏批量生产能力。
1942年,日本仅完工1o艘驱逐舰,而美国同期建造了87艘。
熟练工人被陆军征召、资源优先分配给本土防御,导致“筑紫丸”
号货船从下水到服役耗时近三年。
至战争结束,日本仅建成31艘驱逐舰,而美国的驱逐舰服役数量高达3艘。
美国的造舰计划以194o年《两洋海军法案》为,目标是打造一支同时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作战的庞大海军。
该法案授权建造132艘舰艇,包括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与1o艘埃塞克斯级航母。
衣阿华级战列舰以33节的航与先进火控系统着称,虽主炮口径(4o6毫米)小于大和级,但其雷达与射击精度优势明显。
埃塞克斯级航母则成为太平洋战场的核心力量,该级舰共建造24艘,每艘可搭载1oo余架舰载机,其舰载机部队在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中重创日本舰队。
美国的工业动员能力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通过标准化设计与流水线生产,自由轮的建造周期从244天缩短至42天,最快纪录仅4天15小时9。
1941至1945年间,美国共建造271o艘自由轮与531艘胜利舰,其商船队货运能力占全球一半。
在军舰生产方面,美国1943年平均每天下水3艘驱逐舰,全年建成327艘护航驱逐舰,彻底扭转了大西洋反潜战的颓势。
战略灵活性是美国造舰计划的另一特征。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迅调整优先级,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顺序后移,集中资源生产航母与两栖舰艇。
至战争结束,美国共建成151艘航母(含护航航母),而日本仅拥有25艘(含改装航母)。
这种差距在中途岛战役后尤为明显:美国通过三个月内修复“约克城”
号航母并补充舰载机,而日本损失的四艘主力航母再未恢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