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意想不到的战果九(2 / 2)
水雷的水压引信正是基于此设计,能精准识别舰船航行引的水压变化。
然而,炮弹入水产生的水压变化只是瞬间的冲击,和舰船航行产生的稳定水压场截然不同,无法触水压引信。
而这个时候的古贺峰一这个时候也彻底傻眼了。
眼前的水域像是被无形的墙堵住,往前突进分毫都难如登天,身后的退路又被死死堵住,根本没有后撤的余地。
他站在指挥舰的舰桥上,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握着望远镜的手都在微微抖,周围参谋们焦急的目光更是让他如芒在背。
事到如今,除了求援别无他法。
古贺峰一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电报室,亲自拟写电文,命令在上海的舰队司令部参谋长黑泽太一立刻率领扫雷舰和运输舰编队,逆着水流火赶来支援。
在上海的黑泽太一少将收到这份带着紧迫感的求援电报时,黑泽太一不敢有半分懈怠。
他心里清楚古贺峰一此刻的困境,如果支援不及时,整支舰队恐怕都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他当即下令集结兵力,把手里能调动的、稍微先进一点的军舰全都派了出去。
这支援军阵容着实不弱:“燕”
号、“鸥”
号两艘扫雷舰作为先锋开路,9111、9113两艘扫雷艇紧随其后,负责清理水下障碍;第十四炮舰队的“新丸1”
号、“宗山丸”
号、“笠岛”
号、“清祥丸”
号四艘炮舰分列两侧,提供火力掩护;
运输舰“赤坂丸21”
“赤箕轮丸”
“赤天龙丸”
“赤瑞凤丸”
“青序丸”
“青甲丸”
则满载着弹药、补给和增援的士兵,跟在编队后方。
整个支援舰队鸣响汽笛,破开水面,朝着古贺峰一被困的地方全驶去。
其实二战时期日本的扫雷舰和扫雷艇的扫雷方式,主要围绕清除水雷这一核心任务展开,手段虽不算复杂,却在实战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操作模式。
当时日军的扫雷舰体型稍大,通常作为编队核心,搭载的扫雷设备也更齐全。
它们常用的是接触式扫雷法,也就是在舰尾拖曳着特制的扫雷索,索上装有锋利的割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