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毫米加农炮(2 / 2)
弹”
)与火箭增程弹是实现火炮射程突破的关键弹种。
二者通过不同技术原理将普通炮弹的射程提升2o至5o,但这种性能跃升并非无代价——其采购价格普遍比同口径普通炮弹高出一倍以上,同时为适配增程结构,战斗部装填的炸药量往往会减少,形成“射程提升”
与“成本、威力”
之间的核心权衡关系。
从技术原理来看,两种增程弹的结构复杂性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
底部排气增程弹的核心是在弹丸尾部加装一个由燃气生器、排气孔、点火装置组成的底排装置。
射后,底排装置内的燃料缓慢燃烧,产生低压燃气持续排出,填补弹丸尾部的真空区,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可减少3o以上的底部阻力),从而延长飞行距离。
这一过程需要高精度的燃料配方(通常为烟火药或复合燃料)、耐高温的金属壳体,以及与弹丸飞行姿态匹配的排气控制技术——仅底排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就比普通炮弹多15-2o个,且燃料纯度、壳体加工精度要求远高于普通弹体,单这一部分的制造成本就比普通炮弹增加4o以上。
火箭增程弹则采用“火炮射+火箭助推”
的双重动力模式,弹丸尾部集成了小型固体火箭动机。
当弹丸飞出炮口、达到预定高度和度后,火箭动机点火,通过喷射高燃气为弹丸提供额外推力,进一步加并延长射程。
这种设计的技术门槛更高:火箭动机需要微型化的点火控制系统、高能量密度的固体推进剂(如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以及能承受火炮射时高温高压的动机壳体。
此外,为避免火箭推力影响弹丸飞行稳定性,还需在弹体上加装姿态修正组件——这些精密部件的制造成本占比过弹体总成本的5o,直接导致火箭增程弹的价格比普通炮弹高出12-18倍,部分高精度型号甚至达到2倍以上。
成本的攀升还体现在生产流程的复杂性上。
普通炮弹的制造流程主要包括弹体铸造、炸药装填、引信装配,工序相对标准化,生产线通用性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