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5 9o6章 各方反应一9o59o6两章合一(3 / 4)

加入书签

水。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下令全国工厂全面转入战时状态,所有民用生产线优先保障军工需求。

另外,我们可以解封一批封存的舰艇,暂时填补战力缺口。”

“封存的舰艇?”

罗瘸子的目光锐利如刀,“你是说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退役的那些老古董?”

见威廉?莱希点头,他忍不住苦笑一声,“那些前无畏舰北达科他号、俄勒冈号、伊利诺伊号,封存了二十年,锅炉都快锈穿了,开出去不是送死是什么?”

总统军事顾问威廉?莱希也想到这一点啊,但是这不是没办法么?

其实华盛顿海军条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2月6日签订的,也为世界海军格局迎来了一次重大调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五个海军强国齐聚华盛顿,签订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这一条约的诞生,旨在缓解一战后各国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重塑海上力量的平衡,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寻求新的保障。

一战期间,各国为了在海战中取得优势,不遗余力地展海军军备,尤其是主力舰的建造成为竞争焦点。

战争结束后,虽然硝烟散去,但海军军备竞赛的惯性仍在持续,这不仅给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对国际安全局势构成了潜在威胁。

美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凭借其在一战后积累的雄厚实力,希望打破英国长期以来的海上霸主地位,并遏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日益膨胀的势力,因此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对海军军备进行限制。

英国在一战中遭受重创,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已难以维持传统的“两强标准”

(即英国海军实力不弱于其他两个最强海军国家之和),面对美国的提议,不得不考虑通过限制军备来减轻经济压力。

日本在一战期间抓住机遇,海军力量迅扩张,试图巩固其在太平洋的优势地位,但也意识到与美英全面对抗可能带来的风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愿意参与军备限制的协商。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会议应运而生,《华盛顿海军条约》得以签订。

《华盛顿海军条约》内容丰富且影响深远,其核心条款旨在对各国海军军备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限制。

在主力舰方面,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的总吨位之比为525:525:315:175:175,即美国和英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被限制在525万吨,日本为315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则均为175万吨。

这一比例明确了各国在海上力量对比中的地位,美英并列处于第一梯队,日本位居第二梯队,法意处于第三梯队。

同时,对于单艘主力舰也设定了严格标准,其标准排水量不得过35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过16英寸(4o6毫米)。

此外,条约还设立了为期1o年的“海军假日”

(1922-1931年),在此期间,各国禁止新建主力舰,并且需要退役并拆解出限额的现有主力舰以及在建的舰只。

在航空母舰方面,条约同样做出了规定。

将航空母舰纳入了军备限制的范畴,五国航母总吨位限额按照主力舰的比例进行折算,美国和英国各为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各6万吨。

同时,单艘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过27万吨,但允许各国将一艘未完工的主力舰改建为不过33万吨级的航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航母的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在太平洋基地方面,美国、英国和日本同意维持各自在太平洋现有基地的现状,不得建设新的设防工事和海军基地,也不得扩建、增强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和海军维护修理设施,岸防工事同样不得增加或扩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