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唯才是举(2 / 3)
,才略松一口气,
不多时,亲卫入内禀报:
“王爷,周先生到了……”
贺烽闻言,神色顿时一肃,
“快请!”
他边说边从主座起身,快步走到厅中整理衣襟,
亲卫躬身引着一位老者入内,人还未至跟前,贺烽已一揖到地:
“周老先生,辛苦您了!”
“哎……王爷言重了,老朽一介布衣,能略尽绵力,为安民立命做些实事,是我等的荣幸!”
“老先生客气了,先生劳苦功高,您可知道,今天这一出闹剧,胜过千言!”
“也许您不信,但就今天这一道消息传遍四海,其功效能比得上十万干吏,辛苦一年之功!”
“哈哈哈哈哈……”
老者爽朗的开怀大笑,能看得出来,能为百姓做些事,他心悦诚服!
“王爷言重了,也亏了王爷能想出来这么简单易用的法子!大道至简呐!大道至简呐……”
“老先生请上座,看茶!”
……
一旁侍立的亲卫见贺烽如此恭敬,对老者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对老者也是几近恭谦之能色的侍候着
不多时,李锐武处理完军务,欲入殿复命,却被亲卫拦在门外:
“将军,王爷有客,”
李锐武会意,正要转身离开,却在不经意间瞥见殿内老者的侧脸——
这人……不就是白天街上那个腐儒??!
……
仅是次日,贺烽“唯才是举”的招贤令,伴随着他与腐儒当街辩论的轶事,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兴庆府,并向着西夏故地各州县扩散而去!
这招贤令,在镇朔军治下的区域里,如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大浪!
传统的儒生们觉得备受侮辱,认为贺烽重术轻道,是舍本逐末,
甚至有人私下痛骂其为暴戾之徒,不通教化的武夫,
许多自诩清高的文人选择了观望,或者紧闭门户,以示不与俗流同伍,
……
然而,这道命令却精准的点燃了另一类人的希望!
那些精通算术,却因出身商贾而备受歧视的,那些熟读律法,却因不是科举正途,而不得重用的,那些善于营造,精通水利工巧的工匠……
甚至一些对农耕畜牧有独到经验的老农……
这些过去在等级森严,讲究出身门第的社会里难以出头的人,均在这一席招贤令中看到了晋身的机会!
招贤榜张贴出的短短几日内,安西都督府门前便排起了长队,
前来应试者形形色色,有衣衫褴褛但目光炯炯的汉人青年,有穿着党项服饰,带着图纸模型的匠人,也有操着吐蕃口音,声称熟悉高原牧场的部落子民……
贺烽对此极为重视,亲自参与了最初筛选,他问的问题也极为实际:
“若遇春旱,怎么调配有限水源,保庄稼禾苗”
“大军远征,粮草转运,如何计算损耗,安排民夫轮替最省时省力”
“此城防图纸,此处马面与角楼间距,有什么疏漏……”
“西夏旧律中,关于部落草场纠纷,何种条款最易引发械斗……”
……
这些面试问题,让那些只会背诵经义的儒生哑口无言,
却让许多“旁门左道”的人才眼睛发亮,侃侃而谈!
贺烽不拘一格,只要确有实学,见解独到,便当场录用!
录用的人之中,量才而用,有学而缺乏经验的派往各处见习,有实际经验的委以具体事务……
这一举措,极大地充实了安西都督府下属各机构的执政能力,
许多过去因官员不熟悉本地情况而推进缓慢的政令,在这些新晋人才的助力下,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