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留下来(2 / 4)
构可就不止一点点了,事情也不是一点点。
因此,对于京县县令,有这么一句话,叫“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
由于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来召见他们,徐大哥也还不困,毕竟他是入品武夫,可是李逸却想休息休息。
在床上躺下感觉没有多久,就听到了拍门声。
门外是巡检司的弓手,说是州府推官有请。
此时已经是凌晨,巡检司衙门大堂内却灯火通明,一位身穿青色小杂花式官服,补子上是鸂鶒的官员正坐在正中,两侧还有一个补子是炼雀的九品官员,至于另外一位,则可能是未入流的官员了。
“学生李逸见过大人。”
李逸向正中那位七品官员拱手作揖,又向着两侧的官员行礼。
受到另一个世界的影响,李逸还以为百姓见到官员会要行跪拜礼的,但是来到这个世界后,他却知道现如今大部分人见到官员其实还是行作揖礼。
只因《太祖实录》中规定,百姓见官仅需“躬身举手,齐眼为敬,官员无需答礼”
,不过到了今上在朝,听说又恢复了跪拜礼,不过百姓们已经习惯一百多年来不跪拜了,要行跪拜礼还不习惯呢,因此只在一些地方行的是跪拜礼,大部分百姓还是作揖礼。
况且,李逸先抛出了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点在面见文官时极为有用。
果然,正中的那位官员看着李逸道:“还是读书人,可有功名在身?”
“回大人,学生本是要参加明年的童生试的,前几个月前因家中长辈去世,服丧之期结束后又遇到了服役之事,故而来到了上虞。”
“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是学生一心向学,却也想早日考取功名。”
官员的神情都缓和了许多,实际上在他们这些官员眼中,天下读书人还真不是一家,但是还不是官员的读书人却可以成为一家,因此这也算是一种提前拉拢。
这位来自府衙的七品推官正了正身子,道:“本官姓郑,有一事需要问询于你,不可隐瞒,需如实回答。”
李逸自然称是。
“白天之时,你在馄饨摊前作了一诗词,那让你写词牌名的儒生,你可认识?”
李逸道:“大人明鉴,学生几人本是上岸吃点东西,那康、段姓书生诗词大杂烩,学生看不过,就给同座几人讲解,此后他们趁机撺掇学生写一以雪为题的诗词,学生这才作了一。”
“恰好那儒生就坐在学生等人的旁边,被他听到了,将诗词写在宣纸上,让学生给诗词写一个词牌名,学生这才在宣纸上书写。”
“学生与那儒生,今天却是第一次相见。”
那位推官手里拿过一张宣纸,上面却沾染上了几朵血色,像是血色的梅花。
“这是你所作的诗词?”
郑推官手里的宣纸往前推了推,李逸这才看清,这正是自己书写的那张。
他融合两世书写的一些习惯,写出来的字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
确认了确实是自己所写,李逸拱手,“正是学生所作,宣纸上的词牌和名号,也是学生所写。”
郑推官明显也是极为喜欢这词的,一词几十个字翻来覆去的看,片刻后才道:“你既有如此才华,当考取功名,报效国家,今后遇到什么事,却也可以前来寻我。”
这是想和李逸结一份情。
本朝科举不再考诗词,但其实诗词的作用却在考场之外挥的淋漓尽致。
例如在考试之前,因为一些诗句而受到了主考官的青睐,或者一些诗句让自己名满京城,从而让考官们印象深刻,这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这位郑推官的好意,李逸却不好拒绝,主要还是人微言轻啊。
接下来的一些时间,全是这位郑推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