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见到你真好(3 / 4)

加入书签

头,心中自然而然的与荠县码头进行对比。

长吉县的内城码头最外侧是三级石阶,每级宽约三尺,表面被常年踩踏磨得有些光滑,石阶上有些地方还残留着水渍和青苔。

靠岸的货船上,几个穿着单衣的船夫正扛着麻包往岸上递,此时才开春,气温有些低,但是这些船夫身上却冒着滕腾的热气。

在岸上,也有人接应这些麻包,麻包上印着“朱记粮行”

的朱红色印记。

脚夫们围在岸上的麻包附近,接过麻包后用扁担挑着,快步往码头旁的粮仓走,扁担压得微微弯曲,一边开启“极跑”

,一边躲避来往的人群。

码头中段有几艘小一些的乌篷船,载客用的,船家站在船头,双手合成喇叭状,对着岸上大喊;“去桥头乡喽,铜板五个。”

有穿着长衫的儒生模样的人,手里拿着路引,在仔细问清行程之后,弯腰钻进乌篷小船;还有带着包裹的、牵着小孩儿的妇人,有船家扶着一一上船。

小孩儿估计是第一次坐船,刚站上去有些不稳当,人直摇晃,引得妇人惊呼出声。

船家眼疾手快,扶住小孩儿,笑着安抚:“稳当得很,稳当得很。”

这一幕怎么看都比荠县码头要热闹,转过身,李逸朝着岸边继续溜达。

岸边靠着几间矮屋,是码头上的“脚行”

和几间杂货铺子。

一个穿着青布短袄、腰间系着布袋的管事,正拿着账本核对货物,时不时的对着挑货的脚夫叮嘱,一定要轻一些,轻一些,坏了要赔的。

杂货铺的门板全敞开着,里面卖的东西倒是和城门前杂货铺差不多。

再往后面走,这边有一个小小的官亭,这是衙门派来查验货物和路引的地方。

可不要小看这种差事,对于县里的许多衙役来说,能够到这里当值,那就是走大运了。

盖因这里面有太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了,有时候可能别人的一个孝敬,就足够自己好几个月的薪水。

你要问有什么猫腻,那可就大着了。

实际上运货的货船一般都需要“船引”

,与路引类似,需要写明白货物种类,货物数量、重量等信息,在官差核对船引与货单之后,盖上一个朱红小印,这艘船才能被放行。

那如果事先就和官差打好关系,在船上夹带一些其他东西呢?所以衙门的衙役们是很喜欢来这里当值的。

路过官亭之时,正好有运盐的商船靠岸,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拿出账本与盐引、船引递给衙役。

李逸眼尖,分明看到那一堆的文书里面,明显还夹杂着几张像是银票的东西。

那衙役不动声色的收起,随后随意的翻了翻账本,又登船看了看,手一挥,没问题。

管事笑嘻嘻的接过盐引等文书,向着衙役作揖行礼,然后请脚行帮忙卸货。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顺畅,好像已经生过几百上千次。

这些李逸都看在眼里,也只是当无事生,继续向着里面走。

再往里走就是一些靠近河岸的客栈,如果说王二他们有可能在哪里,这些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倒不是官差们不会来这边查,而是这边人员构成实在是太复杂了。

想要找一个人,很难!

但显然,牵马而行的李逸,在这里比较显眼,一路上有不少目光向着他打量。

目光中有贪婪,有疑惑,不一而足。

此时,在某家客栈的二楼,站在窗边,两眼无神的王二突然惊呼出声:“二郎,我好像看到二郎了。”

这一声惊呼倒是将夏嫣然也吸引了过来,待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之后,留下一句我去寻他,随即消失在房间之内。

“诶!”

王二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