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情愫(1 / 4)
为什么会将王墩与陆衍之联系在一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那日见陈脚夫开始说起。那日李逸与陈脚夫不仅仅是拳脚的较量,中间陈脚夫无意中说起了一件事情。
八九年前,当时的王墩还不是宁常府同知,而是府衙的推官。这推官是正七品,就相当于当时才南平府之时的郑推官,品级上与知县是同级的,当然这里说的县不包括京县,京县县令那都是高配。
怎么会提到王墩呢,是陈脚夫说起一段往事。那时候他刚到宁常府不久,落脚的地方在长吉县隔壁的炎宁县,当时炎宁县也发生了一起震动整个宁常府的案子。
炎宁县的第一大家族上官家族的长子长孙因为与别人争吵,众目睽睽之下将人打死。按理说这样的案子不难审理,可偏偏上官家在炎宁县有点影响力,一说一言九鼎,至少上官家如果搞出点什么动静,炎宁县也会抖三抖的。
在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上官家拉出一个替死鬼代替上官家的长子长孙,最后案子自然上报到了府衙。
府衙负责审理案件的主官,就是推官,可以将推官看成是“市法院院长”,也就是说,这件案子报到了王墩的面前。
王墩自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既然案子有问题,府衙自然就需要下来复查,可是派下来查案的吏员们,实际上复查的重点还是县衙,可是县衙再次报上去的还是没问题。
这是演都不演了啊,这下王墩亲自带人下来调查。后来经过调查,案件水落石出,上官家收买了县令,实际上县令也没办法,因为与上官家有关系的吏员,占据整个县衙的七八成。
等于说,上官家有能力让县令的政令出不了县衙。相比较上官家小子当众将人打死,明显这件事的危害更大,但是王墩却不能以此将上官家定罪。
府衙的人亲自下来调查,上官家自是没办法,或者说他们的办法在王墩这里不起作用,没过多久,犯案的上官家子弟就被收押。
这时候上官家做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纠结炎宁县的乡绅向王墩施压。或许在这些人看来,你一个外来的七品官员,就算是本地的七品县令,也不敢这么对他们家。
有时候,在大家看来,一些大家族出现很抽象、或者说很离谱的事情,其实不是他们不明白,而是很多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如此。
例如某个家族在当地作威作福惯了,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模样。七品的县令他们都不放在眼里,这时候来了一个省城或者京里的七品官员下来巡察,你说他们会将此人放在眼里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所以对于王墩这个推官,他们觉得,只想像以往那样,给官员施压,最后他们总会妥协的。可惜,这次是王墩。
面对这些家族的施压,王墩以危害自身安全为由,向朝廷申请抽调了一支百户所的军队前来。在军方面前,可不管你是什么炎宁县第一,他们只听命令。
在军方的压迫之下,上官家终于知道后怕了,这狗急了还跳墙,上官家想了一个昏招,他们竟然派人去行刺王墩。
且不说王墩乃是正七品的修行者,这个时候王墩要是出了点什么事情,外界会怎么看上官家呢?肯定会第一时间怀疑是他们做的。
所幸王墩没事,不过这就表明,上官家要有事了。
最终上官家以刺杀朝廷命官的名义,被朝廷法办。而炎宁县在上官家被处理之后,其他的乡绅家族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不要说什么东南互保了,东南互保的前提是朝廷力量的削弱,互保的力量足够强。
而炎宁县是些什么力量?只不过是一些在本地作威作福的乡绅土豪而已。
可以说,因为上官家的这一系列操作,让整个炎宁县重新“回归”朝廷的怀抱。后来,王墩因为此案,在考评之时为甲中,又得到了朝中官员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