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数据删除(3 / 4)
权。
“假性人格覆面”的标准十分简单。只要一个智能程序,能够伪装成一个特定个体,并让所有熟悉这个个体的人都瞧不出破绽,难么它就可以是这个人的“假性人格覆面”。
“假性人格覆面”实质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的界定标准与“图灵测试”类似,都是边界模糊的东西。
最初诞生的假性人格覆面,是特指“计算机模拟神经信号来演算的人类思考”。
但随着这个概念的演变,就连“附带一个巨大数据库的聊天AI”都被划分到“假性人格覆面”。
据说这个概念最开始来自旧时代的某个边缘小项目,是一位大佬的游戏之作。但是在二百年前,它伴随着某个历史事件,搅动了整个世界。
从那时起,争论“是否应该给假性人格覆面赋予自然人权利”,就是江湖之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只是,这个事实也确实让很多人惊觉了一件事。
人类引以为傲的“自我”,其实没那么了不得。
或者说,“自我意识”这个东西,本质上就是一个聊天软件,是用来驾驭语言、提升群体内信息流动能力的。它和聊天AI没有太大的差异。
因此,如果真的要赋予假性人格覆面自然人权利,那延伸开来,就是“相当一部分现代智能设备都应该被赋予自然人权利”。
毕竟,“没有觉醒自我的电脑”,可能也只是“还没有安装先进的聊天AI”。
这可太荒唐了。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可怕,但现实就是这样——现在,对于“自然人权利”的范畴,是集中在“生物脑”而非“自我意识”上的。
“生物脑”与“自我意识”都是获得自然人权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只有自我意识而没有生物脑的假性人格覆面不具备自然人权利。而克隆的空白生物脑,则因为没有意识,也不被作为人来看。
而科研骑士团则对此表示赞同。
这倒也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科研骑士团和江湖人,在学术层面上其实也算是一个整体。
江湖人在搞纯理论或者纯工程应用的探索是,经常援引科研骑士的成果。有些人在“致谢”的环节,还会带着嘲讽的语气列一列科研骑士的名字。
而科研骑士偶尔也会用江湖人公布的成果——当然,这个时候,他们通常会说“根据一段来自网络的资料”“网络上有一种思考认为”之类的话。
科研骑士也不觉得这是一种侵犯。因为侠客们经常发表成果不署名的。
而侠客也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