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第二百四十章 疗法(2 / 3)

加入书签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狂犬病病毒的死亡率也很高了,接近百分之百。

    血脑屏障保护大脑不会受到外部感染,但也隔绝了免疫细胞的进入。

    如果免疫细胞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附近灭杀感染病毒的细胞,那它对神经元网络的伤害会比病毒更大——免疫细胞的原则可是“有可能被感染就要杀掉”的。

    只有抗体可以进入大脑。

    但这一点点抗体并不足以逆转狂犬病病毒肆虐的局面。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一般来说,想要避免因狂犬病死亡,就只能在发病之前先一步产生足够的抗体,镇压病毒。

    但陈锋提出的这个办法……毫无疑问是要它发病的。

    毕竟,这是需要全脑神经元同时发生转变的。

    由于大脑控制着身体的方方面面,所以一旦大脑受损,就很容易死亡。狂犬病“发病致死”的条件,其实是“感染(破坏)细胞比例足以致死”

    这个时间距离“全脑神经元被感染”还差得远呢。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要让接受手术的人,在“狂犬病发病”的状态下,活好几个星期。

    在保证病毒转运速度的基础上,还要保证病毒不会破坏大脑神经网络,或者“在转变完成之前不能致死”,以期待转变完成之后,基准人的体温自发清除病毒。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但也并非“不可能”。

    超人企业的其他人调取了约格莫夫的研究记录。为了完成“病毒鸡尾酒”,也为了给hiv研究的投资方一个交代,约格莫夫做过很多病毒的“降威力版本”。

    他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可以针对大多数病毒使用。

    约格莫夫永远喜欢从底层原理出发,进行深入思考。

    所以,那里就只剩一个问题了。

    他们只能按照那个程序,将降低破坏力的狂犬病病毒培养出来,但没有时间按照新药开发的流程,做好几期实验了。只要确定“灵长类的实验动物在发病后可以生存数日”,他们就得给约格莫夫注射进去。

    他们甚至来不及确认“会不会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伤”——在那个阶段,“小还丹项目”也才做出能用在周围神经系统的信号因子。能安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还丹酶,还要在若干年后才会被约格莫夫开发出来。

    这种事是在赌前途。虽然有“为了救人”这个借口在,但这无疑是站在伦理边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