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 394章 论步坦协同(2 / 3)

加入书签

见学的干部,要特别注意观察他们在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尝试和摸索,哪怕只是个雏形,看看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要把这些宝贵的思路和方法学回来!”

    “是!”政委记录,“我会强调这一点。朝阳同志的这些尝试,或许能为我们全兵团乃至全志愿军改进后勤医疗工作,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司令员最后强调:“记住,见学的目的是取经,而不是观摩装备。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学,要虚心。

    朝阳同志那里条件也有限,可能很多也只是初步尝试,但要看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要把好的经验、好的思路带回来,结合我们各部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整训和工作中去,这才是见学的目的!”

    “明白!司令员,指示非常及时和重要,我立刻落实!”

    会议结束,命令迅速下发。

    第九兵团的决定,是对陈朝阳工作的巨大支持和肯定,也体现了兵团领导善于发现和推广基层新鲜经验的工作方法。

    而陈朝阳基于实践和未来知识提出的一些理念,正开始发挥出超出他预料的影响力。

    ……

    装甲一师临时师部,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烟草的混合气味。

    一盏汽灯悬挂在中央,将下方由数个弹药箱拼凑成的“会议桌”照得雪亮。

    桌上,一幅军事地图铺开,上面标注着三八线两侧敌我双方的态势。

    陈朝阳双臂抱胸,眉头微蹙,目光紧锁地图。

    刘海伟、王承柱及几名主要作战、侦察参谋围在一旁,

    他们正在激烈地推演和争辩着,这支新生的装甲力量该如何运用,核心议题正是如何在敌空中威胁和坚固防线面前,实现有效的步、坦、炮协同,尤其如何应对美军强大的反坦克能力。

    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烟味,更有一种焦灼和争论带来的炽热。

    刘海伟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粗犷而有力的箭头,语气充满进攻性地阐述他的构想:

    “同志们,我的意见是:集中全师主要坦克力量,组成一个到两个加强坦克营,作为无坚不摧的突击铁拳!”

    他的铅笔尖重重敲击在预设的敌军防线薄弱处。

    “进攻发起后,坦克集群不做过多的试探和纠缠,以最大允许速度,呈冲击队形,直接向敌纵深预定目标实施高速穿插!”

    “核心目的在于:利用装甲部队的突然性和冲击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