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 155章 秋收汇总(1 / 3)

加入书签

    昌平县委办公室,初秋午后,窗外是金灿灿的秋阳,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后泥土、秸秆和淡淡薯类甜香混合的气息。

    昌平县的工作再次进入了忙碌阶段,不仅是军管分离,

    收秋的税收统计更是个大工作,回想今天初春至今,兴修了水利,许多河道池塘被清了淤,肥了田,乡亲们新得了土地,税率更低,大伙干劲是十足,不用多想也是个丰收年!

    陈朝阳放下手中的一份冬小麦播种进度文件,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纸张,落在更遥远、更寒冷的北方。

    于昨天9月27日,北平正式通告了全国,10月1日的盛大庆典,全国都为之沸腾!

    但在这举国沸腾的欢庆日子里,没有人比他心里更加急迫,距离50年10还有整整一年时间!

    就在这时,副县长许明远带着一身风尘和难掩的兴奋推门而入,手里那份厚厚的《昌平县一九四九年秋收作物总产统计》报表被他攥得紧紧的。

    “书记!书记!秋收的最终盘账,全部敲定了!”许明远的声音洪亮,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如释重负和底气。

    陈朝阳立刻坐直:“明远同志,快!详细数据,特别是公田棉花和全县薯类!我心里这盘大棋,就等这些数字落子了!”

    许明远将报表在陈朝阳面前郑重摊开,深吸一口气,手指点在总览栏:

    “书记,全县实收耕地总计 一百一十万亩,外加公田十五万亩。共计一百二十五万亩地,这是咱们的根基。”

    陈朝阳点头,目光紧紧跟随许明远的手指。

    “遵照您‘广储高产、备战备荒’的指示,”许明远语气加重,指向关键分类,“红薯和土豆,这两种顶饿、高产、耐储存的‘铁杆庄稼’,今年实打实种了 六十六万亩!占了总耕地的整整 五分之三!”

    “六十六万亩薯类!”陈朝阳眼中精光一闪,这庞大的基数正是他计划的关键一环,“收成总量?”

    “总产量初步统计是十六万五千吨!合理亩产五百斤”许明远报出一个沉甸甸的数字,“书记,这可是实打实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基础啊!”

    “好!”陈朝阳沉声道,手指在桌上轻轻一点,“明远同志,这十六万吨的薯类,用途要立刻明确规划,分毫不差!”

    他语速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除去税收部分,政府要履行约定,开通收购点,价格要符合市场标准,决不允许出现恶意低价的情况出现!

    收购上来的其中百分之七十,必须作为战略口粮和牲畜饲料,严格储存,确保必要时的前线基本供应!这是底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