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一别半年,世事难料(2 / 3)
bsp; “汉东底子薄,正需要你帮我捅破那层通往高技术领域的窗户纸。”
周慕白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言辞得体:
“陈书记过誉了,能有机会将所学付诸实践,参与汉东的建设,是吾辈学人的荣幸。
我研究的领域比较偏门,承蒙您看重,定当尽力,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
“一定会的,”陈朝阳语气肯定,“汉东,必将成为诸位大展拳脚的舞台!”
他看着眼前的郑春秋与周慕白,一位是扎实的工业根基与标准化体系的铸造者,一位是通向未来的技术火种的守护人。
他心中那幅宏大的工业蓝图,因为这两块关键拼图的到位,而变得更加清晰、坚实。
招待所会议室内,陈朝阳向两人详细介绍了汉东省的工业现状和他的《汉东省工业发展初步构想》。
“……所以,我们的核心是‘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郑教授,您的首要任务,是帮我抓好‘标准化’的落地。
我准备把金陵机器厂作为第一个试点,那里刚经历动荡,正好破而后立。
您要去担任总工程师,把标准建立起来,把质量管控体系抓起来,目标是能稳定生产出符合军队要求的核心零部件。”
郑春秋听得目光炯炯:“没问题,标准是工业的语言,这件事交给我。
保证让金陵厂焕然一新!”
“慕白同志,”陈朝阳转向周慕白,“你的研究领域前瞻,暂时不适宜大规模铺开。
我考虑,先在省工业设计院下设一个‘特殊材料与工艺实验室’,由你牵头。
目前有两个方向,一是配合郑教授的标准件生产,研究更优质、更廉价的合金钢材;
二是……关注电子管、半导体以及精密仪器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这是现在电台,雷达,收音机制造不可或缺的东西…
这方面,我们需要长远的布局。”
周慕白眼中没有太多惊讶,他知道这位年轻的书记对如此前沿的领域也有涉猎和重视。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电子技术是未来的方向。陈书记眼光确实长远。
我同意您的安排,实验室的工作,我会立即着手筹备。”
房间内,烟雾与茶香混合,勾勒出思维的激烈碰撞。
摊开的笔记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