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偶然的必然(1 / 3)

加入书签

    你这种方式,短期看,或许能催生出一些漂亮的报表,但长期看,会磨掉工人们最宝贵的灵性和创造力,我们永远也培养不出真正能支撑起一个国家工业脊梁的大国工匠!”

    就在这时,装配车间的一名调度员气喘吁吁地跑来:“陈书记,赵主任,不好了!

    试车台那边,用了你们新提供的齿轮箱,才运行了四个小时就出现异常噪音和过热,拆开发现,轴承座和你们新加工的轴配合面已经出现严重磨损………”

    郑春秋闻言,脸色一肃,立刻转向赵喜奎,“赵主任,请带路,把出问题的齿轮箱和同批次的加工记录、检测报告都调出来。”

    一行人快步走向装配车间的试车区域。

    只见一台装配好的齿轮箱被拆开,油腻的零件摆了一地,几个装配工和质检员正围在那里,脸色都不太好看。

    郑春秋二话不说,戴上白手套,拿起一个磨损的轴承座和与之配合的轴,先是仔细观察磨损痕迹,然后用千分尺反复测量轴的几个关键直径,眉头越皱越紧。

    “光洁度样板。”他头也不抬地伸出手。

    旁边立刻有技术人员递上一套标准块。

    郑春秋将轴的表面与样板仔细对比,又用手指的指腹轻轻感受,最终摇了摇头。

    “不仅仅是光洁度达不到图纸要求的等级,你们看这里,”

    他用放大镜指着磨损面上的一道道细微的划痕和塑性变形痕迹,

    “这是典型的早期异常磨损。

    表面太粗糙,形成了微观的‘刀口’,在高速负载下互相切割、碾压。”

    他放下零件,目光看向负责热处理的班组长:“这批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记录呢?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回火曲线,是怎么控制的?”

    那班组长看了一眼赵喜奎,有些支吾:

    “郑副厅长…我们…我们主要是凭老师傅的经验看火色。

    赵主任要求快,原来的工艺周期长,我们就…就适当缩短了一些保温时间,想着先把硬度提上来…”

    “胡闹。”郑春秋罕见地动了气,“热处理是赋予金属‘灵魂’的过程!

    温度和时间是科学的生命线,你们这是舍本逐末,硬度可能勉强达标了,但韧性和组织的稳定性全被破坏了!

    这零件现在是‘外强中干’,根本经不起实战考验!”

    他拿起一个报废的零件,语气沉痛地对陈朝阳和众人说:“陈书记,各位,问题很清楚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