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半供给制(2 / 3)

加入书签

nbsp;   “朝阳同志的报告,振聋发聩,问题抓得准,分析透彻,规划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在我省是空前的。

    从长远看,根治苏北盐碱,对我省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也深感佩服。”

    他话锋一转,露出了当家方知柴米贵的凝重:“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面对冰冷的现实。

    仅仅这第一期骨干水利工程,初步估算,涉及的资金、人力、物资——尤其是水泥、钢材——就是一个让我们财政厅头皮发麻的数字!

    我们省刚走上正轨,百业待兴,处处都要钱。

    一旦启动苏北工程,意味着未来数年内,省里大部分资源都要向苏北倾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0章半供给制(第2/2页)

    其他地区的工业建设、城市维护、文教卫生投入,必然受到严重挤压。

    这个决心,关乎全省大局,不能不慎。”

    他看向陈朝阳,目光带着质询:

    “朝阳同志,百年大计固然好,但工程能否进一步分阶段、压缩规模?

    投入产出周期能否明确?

    我们必须对全省人民负责,不能搞成无底洞,万一……我是说万一,工程受挫,或者效果不及预期,我们汉东省,输不起……”

    陈朝阳认真倾听,随即沉稳回应:

    “孙省长顾虑得非常实际,这也是我必须向省委说明清楚的关键。

    工程绝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分阶段,集中力量打好灭战。

    我的规划里明确了‘第一期工程’核心是搭建水利骨架,目标就是‘打通关键,初见成效’。

    关于资金和物资,我考虑多条腿走路:省里挤出部分启动资金和计划内物资;

    我负责带队,向华东局和北平争取专项支持和政策倾斜;

    同时,大规模发动苏北民众,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将工程投入与改善民生直接挂钩。

    这不仅是治理自然,更是一场动员群众、发展区域经济的社会实践。”

    这时,一位分管农业的常委插话,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尖锐的问题:

    “朝阳书记,以工代赈我同意。

    但根据以往经验,如此大规模的民工动员,光是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按照老办法,民工都是自带口粮,可苏北本就缺粮,让民工自己带粮,恐怕很多人根本出不来工,或者干不了重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