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九章 势成(2 / 4)
作为港城二代的代表人物,李泽凯这些年,一直都是生性骄傲的,可这时候,却也不由生出一股挫败感。
如果只是一时输赢,那还不至于让李泽凯如此,可这种眼光跟魄力、格局都不如对方,才是让人最为无奈的。
但袁天帆的话,却依旧没有结束,“甚至于,中关村、数码港、港交所的大三角战略,可能只是硅港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真按照李东陵当初所言,硅港计划是要再造一座新港城,让港城成为内陆互联网跟科技,跟海外交流的桥头堡。
那港城的GDP格局,都可能发生变化,最后硅港计划,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我也无法预料!”
哪怕是眼光一道,在港城独树一帜的袁天帆,却也不得不承认,硅港计划这种石破天惊的项目,只有内陆来的人,才敢提出来。
内陆跟港城,因为所处环境不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内陆处于草莽时期,广阔天地下,才会诞生大胸襟、大气魄、白手起家的人物,才敢提出这种计划来。
硅港计划,实际上算是跟老牟子的炸喜马拉雅山、满洲里开发等,同年代的计划。
只是后者太满嘴跑火车了,而且老牟子想一出是一出,根本没有正经业务,也根本筹集不到需要的资金,只能靠偏门来筹钱,最后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而硅港计划,李大善人则是顺势而为,借的是燕京、港城的势,乘的是互联网的东风,否则单凭数码港自己,想要推动这个项目,也是千难万难,至于老牟子玩的那套,纯粹是吹牛皮大于实现的可能性。
站在风口上,一头猪也能飞起来,更不提,数码港借的,还是代表内陆的燕京,还有亚洲最有钱唯二城市之一的势,再加上整个内陆全产业链的势,再加上狂潮一般的互联网的春风!
说实话,就算不是硅港计划,换其它项目跟计划,一样能原地起飞了,只是区别于,能飞的多高。
而且硅港计划的启动跟资金,李大善人可是真金白银投了钱的,整个计划的项目,也都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是开始,让硅港计划的齿轮,正式开始转动起来。
但数码港能做的,也就是打好地基,让这辆跑车开始轰然跑动起来,至于它中途什么时候停车,未来能跑到什么地步,说实话,就算是李大善人也无法预料。
李泽凯脸色变幻不定,至于袁天帆所言,到底是真是假,实际上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出。
从数码港收购港城电讯,到硅港计划,这一整套计划,如果能全盘实现,那李泽凯清楚,他跟某人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
“港城的天,真的要变了吗?”
抬头望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