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o章 青玉坊的黄昏与惊闻噩耗的悲痛(1 / 4)
青玉坊的炊烟,是这片土地上最执着的信号。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晴雨寒暑,当夕阳的金辉开始为远处的山峦镀上一层温暖的轮廓,那一缕缕、一团团带着饭菜香气的白色烟雾,便会从各家的烟囱里缓缓升起,在空中缱绻、缭绕,最终融入渐渐暗淡的天色里。
它们像一双双温柔的手,召唤着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归家,也像一声声无声的叹息,诉说着这个村庄日复一日的宁静与安详。
田地里的庄稼,也依旧遵循着自然的节律,在泥土的滋养下,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中,肆意地生长着。
春有碧绿的秧苗,夏有翻滚的麦浪,秋有饱满的谷穗,冬有覆盖的白雪。
这片土地从不吝啬它的馈赠,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玉坊人,也见证着村庄的变迁与故事。
只是,这份宁静与安详之下,总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思念。
这份思念,如同炊烟一般,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渗透在青玉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头。
这份思念,源于几年前的那个清晨。
一支英姿飒爽的女兵小队,如同清新的风,突然吹进了这个宁静的山村。
她们穿着整齐的军装,背着行囊,脸上带着年轻的朝气和坚毅的神情。
她们是来这里执行任务的,协助地方进行土改宣传,组织妇女学习,帮助村民们识字,偶尔也会拿起锄头,在田埂上体验一把农耕的辛劳。
领头的是一个叫林薇的姑娘,约莫十四五岁出头的年纪,梳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眼睛像山涧的泉水一样清澈明亮,说话声音清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干练。
她手下的女兵们,也个个都是好样的。
爱笑的晓燕,总是能把大家逗乐;沉稳的月华,心思细腻,总能现村民的难处;还有年纪最小的小梅,一脸的稚气未脱,却有着乎年龄的勇敢……
她们在青玉坊待了不短的时间。
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村里的晒谷场,出现在田埂地头,出现在昏暗的烛光下的女子学堂。
她们教村里的姑娘们读书识字,唱女子军歌,讲女子也可以参与科举,也可以封侯拜将;她们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她们征服敌人的故事,讲外面世界的精彩。
她们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亲如一家。
刘大娘还记得,林薇第一次到她家借水喝时的情景。
那孩子,站在院门口,大方又带着点腼腆地问:“大娘,能讨碗水喝吗?”
刘大娘赶紧把她们让进屋,舀了一大瓢清凉的井水。
林薇咕咚咕咚喝完,抹了抹嘴,笑着说:“大娘,您家的水真甜!”
就是那一笑,像一道光,照亮了刘大娘的心。
后来,林薇她们没少往刘大娘家跑,有时是送几张宣传画,有时是帮着挑水劈柴,有时,就是单纯地来听刘大娘讲过去的老故事。
刘大娘没有女儿,看着林薇她们,就像看着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打心眼里疼惜。
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把她们当成了偶像。
小石头,就是其中最黏林薇的一个。
他爹娘死得早,跟着奶奶过活,平日里沉默寡言。
林薇她们来了之后,小石头像是变了个人,天天跟在她们屁股后面,“林姐姐”
、“晓燕姐姐”
地叫个不停。
林薇见他喜欢舞刀弄枪,就用山里的硬木,给他削了一把小巧玲珑的木匕,还在上面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
小石头把这柄木匕当成了宝贝,睡觉都要揣在怀里。
他说,长大了也要像林姐姐一样,去当兵,扛真枪,打坏蛋。
那段日子,青玉坊因为这群女兵的到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