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1 / 4)
这本是法宝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在赢宣眼中,这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甚至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大秦世界天地能量总量有限,且正处于“拔苗助长”后的不稳定期。
两件法宝如此鲸吞海吸,虽能缓慢提升自身,却加剧了世界能量的失衡,使得那因生灵成长滞后而积蓄的“狂暴之气”扩散得更快。
“与其让能量白白消耗于法宝自身的缓慢打磨,不如借其滋养灵植,既稳定世界,亦能反哺法宝,更可压制凶煞。”
赢宣心中念头通达。这便是他选择大规模种植人参的深层用意。
那数十万粒人参种子,在法宝核心空间与皇宫这两处能量最为浓郁、法则最为活跃之地扎根发芽,它们就如同无数细小的“能量转换器”和“稳定锚”。
一方面,它们疯狂吸收着两件法宝自发汲取、以及天地间游离的狂暴能量,将其转化为温和的生命力与草木灵气,滋养自身成长,同时净化、稳定着周遭环境。
另一方面,这些灵植本身蕴含的草木精粹与生命灵机,又在无形中浸润着法宝的本源,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打磨、提升着法宝的灵性,使其成长更加圆融自然。
尤其是天罡地煞大阵中,那些蕴含杀伐、凶煞之力的星辰,在浓郁草木生机的中和与压制下,其凶戾之气明显被抚平、收敛了许多,运转起来更加顺畅平和。
“刘邦。”
赢宣收回目光,看向下方恭敬侍立的少府令。
“臣在!”
刘邦连忙躬身。
“朕闻太史令衙门,近来人满为患?”
赢宣问道。
刘邦立刻回禀。
“陛下明察。自陛下下旨重修先秦国史,并追述夏、商、周三代之史后,天下读书人闻风而动。
尤其是那些精通古文、熟悉掌故的老儒生、老博士,皆以能参与此等青史盛事为荣,纷纷涌向太史令衙门请缨。
如今衙门内,光是登记在册、等待分配差事的饱学之士,已逾千人,每日争论辩驳之声不绝于耳,确实……颇为拥挤。”
赢宣微微颔首。
“修史乃千秋大业,当集天下英才之力。传朕旨意:命荀况即刻动身,携楚地书院所藏所有从宋、明等地交换而来的各国史书典籍,并召集书院中精通史学的宗师、博士,火速进京。
所有典籍与人员,一并移交太史令衙门,统一调度,参与修史。”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意味。
“另,告知太史令及所有参与修史之人:此次重修之史书,无论秦史、夏商周史,抑或将来续修之汉史、唐史,凡成书者,行文之中,必须加入朕所创之标点符号!
句读分明,段落清晰,务使后人阅读,一目了然,再无歧义!”
“标点符号?”
刘邦一愣,随即想起陛下曾推广过一些奇怪的符号用于断句,当时他还觉得多此一举。
此刻听陛下如此郑重其事地要求在史书中使用,心中虽仍有不解,却不敢有丝毫质疑,连忙应道。
“臣遵旨!定将此旨意详尽传达!”
赢宣继续道。
“修史之外,教化万民,开启民智,亦为当务之急。少府印制工坊,需提前做好准备。”
刘邦精神一振。
“陛下放心!工坊日夜赶工,新式雕版与活字皆已备足,纸张储备亦十分充裕!只待陛下吩咐,便可开印!”
“很好。”
赢宣点头。
“首批印制之典籍,朕已选定数种:《本草纲目》,详述百草金石药性,惠及万民。《齐民要术》,囊括农桑畜牧百工之术,富国利民。
《九章算术》及新编《算学初阶》,启智明理。此等实用之书,当优先刊印,广布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