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兵锋河西七(2 / 4)

加入书签

实在是意外之喜。

经历过这场血战的余琢,此刻早已没了来时的傲气,西北战事远比自己想象的艰苦,连朝廷新军都损失惨重,若是再在谭威面前摆钦差的架子,恐怕只会自取其辱。

因此他全程态度谦和,老实本分地完成自己的差事,丝毫不敢有任何逾越之举。

在谭威的驻府内,圣旨宣读的仪式匆匆举行,余琢展开圣旨,声音略带沙哑地念出朝廷的调令,核心内容是调整西北部分将领的任职。

曲延听到自己被调往风州府时,心里瞬间明白了一切:难怪此前谭威突然下令迁移铁匠营,原来是早就知晓了朝廷的调动安排。

他心里满是不满,觉得谭威明知自己要被调走,却不提前告知,显然是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仪式结束后,当谭威假意挽留时,曲延只敷衍地推脱了几句,便负气带着自己的靖安军赶回西安,他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趁离开前多带些仆兵与钱财,为自己在风州府的新任职铺路。

与曲延不同,何术接到调令后,没有丝毫抱怨,只是默默地将自己负责的粮道重任交接给圭圣军的张晗。

他仔细叮嘱张晗粮道的关键节点、潜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确保交接无误后,才带着自己的班州军返回班州,全程沉稳有序,尽显老将的沉稳与担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辟州将领邱功良,早已看清了当前的局势,谭威在西北权势日盛,圭圣军战力强悍,依附谭威才是明智之举。

因此他主动向谭威提出,愿意率领自己麾下的三千辟州步军留在清河,听从谭威的调遣。

谭威自然欣然同意,不久后便任命邱功良负责守护清河一带的粮道,既利用了他的兵力,又让他承担起重要职责,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关系。

至此蓝池城谭威麾下的兵力得到了进一步整合,总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人。

这支部队成分复杂,既包括谭威一手创建、战力最强的圭圣军,也包括收复沙城后收编的沙城军。

还有由各地零散势力整合而成的独立军,再加上新归附的邱功良部的辟州步军,一支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军事力量,在西北正式成型。

余琢宣读的圣旨中,除了调整将领任职,还对谭威的兵力部署与职责范围做出明确要求。

朝廷令谭威在营州保持约两万精锐兵力,具体负责三大防务,西北方向需抵御可萨等漠西诸部的袭扰,守护边境安稳。

东北方向要牵制已内附明朝的蒙人势力,重点防守庭州、盐州两地,防止蒙人部落异动。

北部则需顶住满清与漠南蒙古的联合压力,构建坚固防线。

朝廷此举的核心目的,是让谭威稳定整个西北局势,为朝廷推行“攘外先安内”

的政策提供支撑,以便朝廷能集中精力应对中原的农民起义。

谭威听完圣旨,心里立刻有了盘算,朝廷既然明确了兵力规模与防务范围,便为自己扩军提供了正当理由。

他当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大胆扩军,将麾下军队整合为新圭圣军,总兵力设定为两万。

这支新部队的构成兼顾了原有战力与新收编力量,既保留了战斗力最强的原圭圣军核心,又纳入了收复沙城后收编的沙城军、整合各地零散势力形成的独立军,还补充了营州本地招募训练的营州军,确保部队既有根基,又有新鲜血液。

按照圣旨安排,崇祯十五年二月,谭威正式率领新圭圣军进入营州,就任北庭都督一职,开启了对营州的全面治理。

为稳固自己在营州的势力,避免因人事变动出现权力真空,谭威特意下令机密处拿出重金,暗中公关朝廷吏部侍郎方向明,他知方向明在官员任免上有不小的话语权,通过这位侍郎,能将自己的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