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圭圣东出四(1 / 4)
“铁弥勒”
这个称号的由来,还要从赵岩镇守阶州时说起。
那时他对佛法有着莫名的兴趣,常抽时间到大平寺与住持交流佛法心得。
住持见他心怀善念又掌生杀,便赠予他一部《心经》,还特意安排了两名武僧为他护经。
随着地位不断提高,赵岩的性子变得愈深沉少言,脸上很少露出笑容,可手中却时常握着那部《心经》,空闲时便会拿出来诵读。
军中的将校们见他这般模样,私下里便戏称他为“铁弥勒”
。
这个称呼既带着几分调侃,又藏着几分敬佩。
大家觉得赵岩就像寺庙里的铁弥勒佛像一般,表面看似沉静,却自有一股深沉威严的气势,让人不敢轻易冒犯。
赵岩对这个外号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挺贴切。
这天他带着军士来到琨瑜山石窟,看着远处的佛窟,心里总有种莫名的平静。
一名跟随多年的亲卫忍不住问:
“将军,这些佛像真有这么大魔力?”
赵岩转过头,眼神温和了些许:
“不是魔力,是能让人静下心来。
咱们常年在战场上厮杀,心容易浮躁,来这儿看看,能想明白很多事。”
亲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多问。
他知道将军虽然话少,但心里比谁都通透,跟着这样的将军打仗,心里踏实。
赵岩又将目光投向石窟深处,那里的佛像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静静矗立。
他想起住持曾说的“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嘴角微微动了动,却没说话。
这些年的征战生涯,让他见过太多生死离别,唯有在佛法中,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宁。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石窟上,给红色的砂岩镀上了一层暖意。
赵岩收回目光,对军士们说:
“走吧,上去看看。”
赵岩此次到琨瑜山,没有让大队军士跟随,而是让他们留在山脚待命,自己仅带着赵国强、武僧悟法以及十名亲卫上山。
山路崎岖,一行人缓缓前行,很快便到了山口。
入山口第一眼,就看到红色山体上雕刻的弥勒大坐佛,佛像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赵岩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袍,神情虔诚地开始念经,声音低沉而专注。
一旁的悟法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完全没有佛门弟子的沉静。
赵国强站在不远处,看着赵岩虔诚拜佛的样子,心里暗自嘲笑,赵将军在战场上杀了那么多人,现在却来拜佛求心安,真是自相矛盾。
他哪里知道,赵岩此刻念经,正是为了那些在攻打固原时战死的军士生,希望他们能早日安息。
崇祯十五年之后,固原成了多方势力角逐的要地,局势错综复杂。
之前可萨廓尔部在煌州大肆杀戮,犯下累累罪行,谭威特意授意赵岩,对这股残暴的势力斩尽杀绝,绝不能心慈手软。
赵岩接到命令后,立刻下达了斩杀令,严令部下不准可萨廓尔部的一人一马逃脱,务必将其彻底铲除。
联军攻破固原城后,按照赵岩的命令对可萨廓尔部展开了清剿,最终将其全歼。
经过这场激战,可萨廓尔部的青壮几乎损失殆尽,剩下的老弱妇孺和附属牧民被迫西迁,远离这片血腥之地。
当时城内的鲜血染红了条条街道,即便过了许久,地上依旧残留着暗黑色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斗。
战斗结束后,赵岩下令让居民在城外挖了大坑,又派人砍来树木,浇上油,将可萨人的尸体集中焚烧。
熊熊烈火燃烧了数日,浓烟滚滚,四日都未曾消散。
那浓烟像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