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西北基业九(2 / 4)

加入书签

浮沉沉,像极了咱们这些在西北奔波的人。”

他呷了口茶,任由苦涩在口中蔓延。

“反倒是这股子烟火气,更能让人尝出岁月的味道啊。”

谭威看着他满足的神情,想起方才撮合的心思,突然觉得这西北的风沙里,竟也藏着些温柔的盼头。

徐悠在旁静静听着,目光落在张定理磨破的鞋面上,心中却在盘算,有这督粮官坐镇瓜州,独立军北上的粮草总算有了着落,完全不懂两人说的茶事。

在明代,喝茶之道与后世截然不同,其独特的风尚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当时以点茶为主流。

即将细腻的茶末置于茶盏之中,随后注入沸水,再以茶筅用力搅拌,直至泛起丰富的泡沫。

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极为讲究,从茶具的选择、水温的把控,到搅拌的手法,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学问。

文人雅士们认为,点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制作方式,更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茶,已然成为了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常以茶会友,围坐在一起,品茶论道,交流诗词文章与人生感悟。

从命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人坚信喝茶能够调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点茶过程中,那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状态,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气质与品格。

然而谭威来到古代后,却觉得点茶太过繁琐麻烦。

他坚持采用开水直接冲泡茶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当时的江淮一带属于小众饮法。

起初旁人都对他的喝茶方式感到诧异,但张定理跟着他尝试之后,竟也爱上了这种简单直接的喝茶之道。

此时张定理的心中对西北联军后勤问题的担忧,西北联军由多支部队拼凑而成,后勤事务变得极为复杂。

各节镇在经过多次战事消耗后,都不愿再额外拿出粮草支援联军,如今联军的补给几乎只能依靠朝廷。

但朝廷的粮库距离瓜州路途遥远,粮食运输困难重重,必须在沿途分段设立粮库,才能保证粮草顺利运抵前线。

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正思索间,谢老半已将晚餐备好。

热腾腾的饭菜香气四溢,摆在桌上。

长途行军的疲惫与饥饿瞬间涌上心头,张定理实在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起初便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饭,全然顾不上形象。

谭威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禁感慨道:

“咱们的张明府哇,这西北的日子不比江南,往后要操心的事还多着呢。

但不管多忙,吃饭还是得讲究些,细嚼慢咽,才能品出饭菜的滋味,也对肠胃好些。”

张定理听到这番话,动作一顿,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

他连忙坐直身子,放慢吃饭的度,开始细嚼慢咽起来。

同时他心中也暗自提醒自己,身为西北联军督粮官,一举一动都关乎形象,即便再饥饿疲惫,也不能失了分寸。

谭威将茶碗搁在案上,想起愁人的后勤还是深深叹了口气。

"

老张哇,后勤是行军打仗的命脉,这道理你比谁都清楚。

"

谭威皱着眉头无意识的敲着茶杯,每一下都像敲在人心上。

"

胡人仗着游牧习性,饿了啃块风干肉、渴了喝口马奶就能转战百里,可咱们中原部队?没了粮草,精锐士卒也得变成待宰羔羊。

"

张定理忙放下碗筷,正襟危坐:

"

督帅所言极是,卑职定当。

"

"

黄崇会留守瓜州,麾下两千将士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