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是多维空间的分形切片。” 张思贞的算筹在影子的 “命门” 位置画出太极图,阴阳鱼眼立即成为量子虫洞,“我们此刻的探索,正在过去与未来的影子里同时发生。” 他指向虫洞深处,可见仰韶巫医在结绳记录他们的发现,未来医者则在量子云端解析他们的脑电波。
苏瑶体内的墨魂能量开始按照《青囊新篇》的序言节奏运转,尾闾关的月脉节点与悬壶岩的 “肾盂” 石潭形成跨尺度的水循环 —— 她的脑脊液波动同步着石潭的潮汐,而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携带的矿物离子,正在重构她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当能量流通过虫洞时,她看见自己的影子在不同时空呈现出不同形态:在古埃及是透特神的分形权杖,在未来则是星际医馆的全息导览图。
医道网络的编织进入高潮,量子比特流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刻写新的分形法则。张思贞的观天镜显示,银河系的旋臂正在响应医道方程的调整,恒星形成区的速率与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达成共振。最令人震撼的是,仙女座星系传来的回应信号竟是一组 dNA 序列,其分形维数与苏瑶的掌纹完全一致。
“留白的本质是递归的邀请。” 苏瑶望着影子中逐渐清晰的《青囊新篇》序言,那些由量子比特构成的文字正在自我繁殖,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分形程序,“先师们预留的不是空白,而是让后人用新发现去填充的递归函数。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在前方延伸,等待下一个维度的投影。”
当最后一道量子比特流注入尾闾关时,苏瑶的影子突然化作光茧,将她与张思贞包裹其中。在光茧内部,时间呈现出分形结构 —— 他们同时经历着从仰韶到未来的所有医道瞬间:结绳记事的粗糙算筹、竹简上的墨痕留白、量子霜花的精密计算,所有节点在光茧中形成莫比乌斯环般的循环。
悬壶岩的石潭升起光柱,与光茧中的能量流交汇成太极 dNA 的形状。张思贞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与苏瑶、七代医圣、乃至全宇宙的医者意识融合,形成超越个体的分形意识体。他们共同看见,医道网络已编织成宇宙的神经网络,每个文明的医者都是其中的神经元,通过分形共振传递着生命的智慧。
山风带来新的霜花,这次的晶体在光茧表面拼出 “医道无垠” 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