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生灵的家园(1 / 4)

加入书签

暮色渐浓,中药房里只余下一盏昏黄的油灯,微光在木质的柜架间流转,将墙上挂着的、案上摆着的十八般药具晕染得愈发古朴。这些陪伴了她半生的药具,此刻如同沉默的老友,在微光中静默伫立,每一件都藏着岁月的故事,泛着时光的温度。

靠近窗边的案台上,一尊鹿角霜捣成的药臼静静躺着。药臼通体呈淡乳黄色,质地温润,那是常年与药材磨合留下的质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岁月的纹路。臼壁上还残留着些许白芷粉末,细细簌簌地附着在上面,在微光的映照下,宛如撒落的星屑,闪烁着细碎而柔和的光芒。她记得,前日为邻村的张阿婆配治风寒的药方时,便是用这药臼将白芷细细捣磨,那时药臼里弥漫着白芷特有的辛香,如今虽已过去数日,仿佛仍有淡淡的香气萦绕在臼边。

不远处的青铜药碾槽,更是透着厚重的岁月感。暗哑的金属表面被无数次的研磨磨出了柔和的弧度,摸上去光滑细腻,没有一丝锋利的棱角。槽底还沾着前日研磨的沉香屑,深褐色的碎屑嵌在纹路里,轻轻一吹,便能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沉水香,那香气沉稳而绵长,像是能安抚人内心所有的躁动。她想起年轻时,师父总说这青铜药碾槽是祖传的物件,碾过百年的药材,藏着医者的初心,每次使用前,都要先用软布细细擦拭,使用时更是要控制好力度,才能将药材碾磨得粗细均匀,不损药效。

角落里的陶制药罐则层层叠叠地堆着,足足有十几只。陶罐的颜色是深沉的赭色,表面带着手工烧制的粗糙质感,却透着一种质朴的可爱。每一只陶罐上都贴着她亲手写的泛黄标签,标签纸早已被岁月浸染得有些脆薄,上面的小楷字迹也因常年的水汽有些晕染,边缘微微卷起,却仍能清晰地辨出 “当归”“熟地”“防风” 等字样。这些字迹如同时光镌刻的密码,记录着每一味药材的特性与用途,也记录着她从青涩到成熟的行医历程。她轻轻拿起一只贴着 “当归” 的陶罐,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那香气带着泥土的厚重与阳光的温暖,是岁月沉淀的味道。

“该让思贞学着辨识火候了。” 她站在药灶前,目光落在灶台上摊开的金脉草上,喃喃自语。思贞是她半年前收下的徒弟,聪明伶俐,对药材的辨识已颇有心得,可在煎药的火候把控上,还稍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