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看完灯会再回家(3 / 6)
挺的衣服彰显着他的精神矍铄。他戴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透着温和与慈爱。他背着双手,迈着稳健的步伐,笑着说:“对,还有猜灯谜、舞龙舞狮的表演,可热闹了。以前啊,灯会还有踩高跷、扭秧歌的,那场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舞龙的队伍里,龙头做得那叫一个威风,龙身跟着节奏摆动,就像真龙在云里翻腾一样。踩高跷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扮成各种角色,在人群里走来走去,时不时还来个惊险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那时候,舞龙的人都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他们要配合默契,才能把龙舞得活灵活现。踩高跷也不容易,需要很好的平衡感和技巧,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
欧风琳开心地说:“谢谢爷爷奶奶,我都等不及了。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对灯会更期待了。我好想看看那些精美的花灯,也想感受一下热闹的氛围。爷爷奶奶,你们以前参加灯会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呀?”
奶奶艾薇笑着回忆道:“那可多啦!有一次啊,你爷爷带着我去看灯会,人特别多。我看中了一盏蝴蝶造型的花灯,正想买下来呢,结果一转眼你爷爷就不见了。我着急得不行,四处找他,后来在一个卖糖人儿的摊子那儿找到了他,他正拿着一个糖人儿,说是给我买的。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当时我又着急又生气,看到他拿着糖人儿的样子,又觉得好笑。那糖人儿做得可精致了,就像真的一样,舍不得吃呢。”
爷爷陈建军也笑着说:“是啊,那时候的灯会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但是特别有年味。大家都聚在一起,赏灯、聊天,特别开心。不像现在,大家都忙着玩手机。那时候,人们看完灯会还会一起去吃夜宵,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快乐,感觉特别温暖。”
上午,陈伟带着欧风琳出门了。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街边的店铺张灯结彩,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窗户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福字。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孩子们穿着新衣,手里拿着各种玩具,欢笑着奔跑而过。路边的树上也挂满了红灯笼,一串串的,像是红色的宝石项链,把整条街道装点得格外喜庆。有些店铺门口还摆放着精美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和花朵,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欧风琳看到一家卖老北京特色小吃的店,拉着陈伟就走了进去。店里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店内的装修充满了老北京风格,墙上挂着黑白照片,展示着京城的老胡同、四合院和传统的街头景象。木质的桌椅摆放整齐,桌面被擦拭得光亮照人。柜台后面,老板正熟练地制作着各种小吃,他的手上沾满了面粉,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动作敏捷。
欧风琳指着柜台上的小吃问:“老板,这些都是什么呀?”
老板是一位热情的大叔,他系着干净的围裙,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热情地介绍道:“姑娘,这是驴打滚,外面裹着一层黄豆面,里面是软糯的豆沙馅,吃起来口感丰富,甜而不腻;这是豌豆黄,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豆香;还有这炸酱面,可是我们京城的招牌美食,面条筋道有嚼劲,酱料香浓醇厚,再配上黄瓜丝、豆芽等配菜,味道那叫一个绝。那边还有艾窝窝,白白胖胖的,里面包着核桃仁、芝麻等馅料,吃起来香甜可口。还有糖火烧,外皮酥脆,内馅绵软,带着浓郁的红糖和芝麻酱的香味,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陈伟笑着对欧风琳说:“宝贝,每样都来一点,尝尝鲜。咱们今天就来个‘京城小吃大赏’。我跟你说,这些小吃可都是京城的宝贝,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故事。就说这炸酱面吧,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那酱料的配方可是很讲究的,要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丁,配上各种香料,慢慢熬制,才能熬出那浓郁醇厚的味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