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4)《灵仙守烟火,草木破诛仙》(1 / 14)

加入书签

船过澜沧江,湿热渐渐褪去,两岸的雨林换成了连绵的丘陵。孟明远正对着册子上“火炭母治痢疾”的条目出神,忽然被一阵浓郁的果香勾回神——岸边长着成片的果树,金黄的果子压弯枝头,像挂满了小灯笼。

“这是‘黄皮果’吧?”林恩灿指着果树,“岭南一带常见,果皮能消食,果核可止痛。”

话音未落,树下就传来个清脆的声音:“先生说得对!俺们都叫它‘消食果’,吃多了肉,嚼几颗果皮就不胀了!”

说话的是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手里捧着个竹篮,正往篮子里捡掉落的黄皮果。她见林恩灿盯着果树看,赶紧递过几颗:“尝尝?这果子带点酸,核儿别扔,留着泡水喝,肚子疼的时候特管用。”

孟明远接过果子,见竹篮沿上用红绳系着张纸条,上面写着“黄皮果核煮水,加红糖治腹痛——阿爹教的”。他笑着掏出笔:“这法子得记下来,就写‘岭南阿妹传’。”

小姑娘歪头看他写字,忽然指着册子上的“过江龙”藤绳图案:“这藤子俺们也有!俺娘用它编了个小筐,装黄皮果不怕压,还能祛潮气呢。”

林恩灿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竹楼的窗台上摆着个藤编小筐,黄皮果在里面透着鲜亮。他忽然想起在南疆时,妇人说过江龙能编绳暖腰,此刻才明白,同一种草木,到了不同人手里,竟能长出不同的模样,就像日子,各有各的过法,却都透着股机灵劲儿。

往前走到个小镇,正赶上赶集。街角的老茶摊前围满了人,摊主是个白胡子老汉,正用铜壶往粗瓷碗里倒茶汤,褐色的茶汤上浮着层白沫,香气混着烟火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来两碗‘苦丁茶’?”老汉见他们驻足,热情地招呼,“这茶看着苦,喝下去浑身舒坦,解暑比凉茶还管用。”

林恩灿接过茶碗,抿了一口,苦味过后竟有回甘。他指着茶碗里的茶叶笑:“这苦丁茶不光能解暑,叶子晒干了揉碎,调点猪油敷在烫伤处,止痛还不留疤。”

老汉眼睛一亮,赶紧从怀里掏出个烟荷包,倒出里面的纸和炭笔:“先生再说一遍,俺记下来!前阵子隔壁娃被开水烫了,哭了好几天呢。”

孟明远在一旁帮着补充:“要选老叶子,嫩叶子药性太烈,敷着疼。”他边说边在册子上画了片带锯齿的叶子,“就像这样,叶片厚实的才管用。”

茶摊旁卖针线的妇人听见了,凑过来说:“俺再添个法子——苦丁茶煮水洗头,能去头油,比皂角还清爽!俺家汉子天天喝,头发都不怎么掉了。”

众人听了都笑,老汉乐呵呵地把新添的法子也记在纸上,小心翼翼地夹进自己的茶经里:“这《百姓方》真是个宝,比俺这茶还提神!”

离开小镇时,日头已偏西。马车走在田埂上,两旁的稻田泛着金浪,有农人正在割稻,弯腰时腰间的药袋晃悠着,露出里面装的苍耳子和紫苏叶。林恩灿忽然勒住缰绳,指着远处的山坳:“那里好像有座药庙。”

山坳里的药庙不大,青瓦土墙,庙前的老榕树上挂满了红绸带。进了庙才发现,神像前的供桌上,摆的不是香炉瓜果,而是些晒干的草药——蒲公英、艾草、黄皮果核……旁边还放着几本手抄的《百姓方》,页边都被翻得起了毛。

守庙的老和尚见他们进来,合十行礼:“施主是来添方子的吧?这供桌每月都要换新的草药,都是百姓自己带来的,说这些草木救过他们的命,该受香火。”

林恩灿望着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草药,忽然觉得,比起丹炉里炼出的晶莹丹药,这些长在田埂山野里的草木,才更配得上“神药”二字。它们不图香火,不求供奉,只是默默地在风里生长,在雨里扎根,等着在某个寻常日子里,为某个寻常人,解一份疾苦,添一份暖意。

灵狐从车座下钻出来,叼起颗落在地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