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两界同春录》(3 / 11)
“器灵族新炼的‘穿星剑’,”灵骁挥剑劈开案上的木柴,切口光滑如镜,“说是能斩断界隙残留的浊气,比斧头轻便多了。”
林恩烨从丹房出来,手里捧着个玉盒,里面躺着枚鸽蛋大的珠子,正缓缓旋转,映出归墟的星海:“星衍阁从归墟古籍里译出的‘星轨图’,按图走,能避开界隙的乱流。”他见灵昀正偷偷往丹炉里丢流光果,笑着敲了敲他的脑袋,“别胡闹,这炉丹要送去北漠,给魔族的孩子们稳固灵脉。”
灵澈踏着晨露回来,药篓里装着归墟特有的“清灵草”,叶片上凝着未散的星辉:“归墟的仙医说这草能中和两界灵气冲突,以后各族修士去归墟,就不怕灵力紊乱了。”他将灵草摊在竹匾里,与人间的甘草、当归混在一起晾晒,竟生出种奇异的和谐。
林牧展开新绘的丹方,上面用归墟文字标注着药材配比:“我和归墟的丹师合炼了‘共生丹’,人族服之能适应归墟灵气,仙族用之可融入人间灵脉。”他指着丹方右下角的印记,那是个由六瓣花与星轨组成的图腾,“这是咱们与归墟仙族共定的徽记,叫‘两界同春’。”
入夏时,第一支“两界商队”从归墟而来。仙族的马车装着流光果、穿星石,人间的货郎担里摆着灵澈炮制的药草、灵骁劈制的灵犀木器具,灵昀领着归墟的仙童在药圃里辨认紫苏,林恩烨则教仙族的工匠锻造适合人间修士用的兵器,林牧和归墟丹师围在丹炉前,争论着流光果该何时入药才最得宜。
林恩灿坐在廊下,看着这热闹光景,忽然发现星花的花瓣上多了层淡淡的药香——那是灵澈晾晒的甘草气息;灵骁新铸的剑穗上,缠着灵昀编的山楂红绳;归墟仙童的发间,别着林恩烨摘的紫苏叶……两界的气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交织相融。
秋分时,北漠的血河举办了第一届“两界祭”。魔族的战士举着灵骁锻造的玄铁盾,归墟的仙族踏着星花铺就的路,青丘的狐族跳起融合了归墟舞步的祈福舞,灵澈带着各族医者设下义诊台,林牧的丹炉前排起长队,等着领取能安神定气的“两界丹”。
林恩灿站在祭台中央,看着灵昀与归墟仙童共舞,灵骁和魔族勇士比试力气,林恩烨教仙族少年剑术,忽然觉得,所谓的新纪元,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变革,而是这样细碎的日常——星花与紫苏同生,玄铁与灵犀木共铸,归墟的星辉与人间的烟火气交织,在岁月里酿成醇厚的酒。
祭典尾声,归墟的仙长取出块巨大的星晶,嵌入血河岸边的石碑。林恩灿将“两界同春”的徽记拓在星晶上,刹那间,七处界道同时亮起,归墟的星海与人间的山河在光幕中重叠,无数光点从光幕中飞出,落在各族人掌心,化作小巧的星花或药草印记。
“这是‘界契’,”仙长笑道,“持契者无论在归墟还是人间,都能得灵气庇佑。”
灵昀摊开手心,星花印记旁多了个小小的山楂果;灵骁的界契上,玄铁剑与巨斧交缠;灵澈的则是清灵草与甘草相依;林恩烨的剑穗海贝与归墟星石共生;林牧的丹炉旁,多了株流光果苗;林恩灿的掌心,星花与紫苏缠绕,像极了药圃里那片和谐的色彩。
暮色降临时,商队的马车缓缓驶向归墟,车帘后探出仙童的脑袋,挥着灵昀送的山楂木剑;灵骁扛着仙族送的玄铁斧,正和林恩烨争论谁的兵器更厉害;灵澈在整理带回的清灵草,灵昀凑过去帮忙,两人指尖相触,星花与药草的气息同时散开。
林恩灿走在最后,望着天边渐渐淡去的光幕,忽然想起初遇归墟仙族的那个清晨。那时他以为前路是刀光剑影,却不知真正的征途,是让不同的世界在理解中共生,让万族的笑声,顺着星轨传到更远的地方。
夜风带来药圃的清香,星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曳。林恩灿加快脚步,追上前面的笑声——济世堂的灯该亮了,灵澈炖的流光果汤,怕是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