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诸葛不在(1 / 2)

加入书签

“还不知道这位兄弟怎么称呼?”唐明问道。

“诸葛不在。”何安在说道。

他本想叫叶隋风的,可叶隋风能力特殊,担心叫这么名字,会给叶隋风沾染上不必要的因果,于是便改叫诸葛不见,可到了嘴边脱口而出却成了不在。

不在就不在吧。也别给诸葛不见沾染因果了。

“原来是诸葛兄弟,诸葛兄弟这名字一听就是有大智慧。”唐明恭维道。

乍一听有大智慧,再一听就有些随便了,有种白瞎这么好一个姓的感觉。

去往清龙大饭店的路上,唐明热情地向何安在讲述着九江的风土人情,并再三告知何安在,他们并非无业青皮,那只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让何安在不要惧怕或者忌惮他们。

何安在来得匆忙,没来得及做攻略,去了解九江的风土人情。

如今听唐明讲解,他才对九江有了一定了解。

有些事情是书上学不来的,曾经上过的历史、地理课上,只讲九江的经济如何发展之类的,从来不说九江仍旧存在着大量地方性社团,毕竟国内不是四岛,在国内这是不合法的。

算不上黑社会,通俗来讲,就是江湖人。

唐明向何安在解释,就是希望何安在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他们,他们跟黑社会还是有区别的。

在九江,地方性社团属于人文精神,就像有的地方拜神是封建迷信,而有的地方拜神是风俗文化,他们有着一套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

“有些矛盾嘛,都属于民事纠纷,就算报警,警察也不会受理,让我们自己协调,协调不了就去法院提起诉讼嘛;我们的方式呢,就是请道上的老前辈来评评理,道理是一样的啦。”唐明说道。

有很大一部分历史原因,要追溯到前朝,那时外敌入侵,有钱的官商都跑了,就剩下一群老百姓用拳头与血守住了国门。

自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九江人是很不待见官商的。

时至如今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九江人刻在骨子里的不求人,遵循着道上的规矩,有什么事都按规矩来,尽可能不麻烦官家。

“你要是去法院调解,还要顺着调解人员的工作时间,我们也有工作的嘛,不可能随叫随到;而请位道上的前辈,前辈会让我们自己定个时间来解决。”

这次的两伙人械斗,也是评理不下的结果。

而械斗也有械斗的规矩,基本的规矩是不能出人命,不能见铁器,不能见利器,就是只能用非金属的钝器,再有就是之前提到过的,伤及无辜路人等等;至于打伤打残,以及医药费、误工费什么的,要双方提前定好。

听了唐明所说的规矩,何安在稍微一寻思,便明白了刚刚是怎么回事儿。

这所谓的规矩还是很活泛的,而所谓的“无辜路人”,或许就是一个事先安排好的台阶而已,若不想输得太难看,就可以强行终止。

这么看来,那第一个对何安在动手的人,不是不懂规矩,而是太懂事了。

他们那一方已经陷入劣势,只要对何安在动了手,便一只脚迈下了台阶。

也难怪两波人在狭长的巷子中械斗火并,都没人关注到何安在,合着都以为是对方准备的台阶。

仕源仔全名郑仕源,他的父亲就是半个社团人,之所以是半个社团人,是因为没有加入社团,只是跟着某位社团大哥混的小弟,通俗一点来说,就是黑道大哥手底下的混混。

其实今天在场械斗的所有人,都属于这一行列,社团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加入的,尤其是当下随着时代发展,社团也逐步合法合规化,加入社团的门槛也随之高了起来。

换个说法,九江人对于社团的执念,就如同东胶人对于编制的执念。

郑仕源跟着他的父亲,他父亲的大哥,他得喊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