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犹疑之间(1 / 2)
“仲豫贤侄,杜某现居长安,得大汉朝廷优待,闻贤侄兄弟举兵抗拒王师,特以此书信劝解。
非预甘为2臣,实乃天道昭彰,不得不择明主而栖,弃暗室而就朝阳也!
“
“足下知我,杜门三世,食魏之禄。
先祖父佐武皇帝定河北,兴水利,泽被苍生;先父为国秉忠直谏,因忤司马懿之私,竟遭贬黜,郁郁而终。
魏室于我杜氏,恩义深重。
然则,司马懿诈病赚爽,洛水背誓,屠戮忠良,其心之险,已露篡兆;司马师擅行废立,威逼国母,视君如玩物;司马昭更跋扈无伦,当街弑君,今日之魏廷,岂复曹氏之魏乎?”
“今观西蜀之人,虽偏居一隅,然诸葛丞相遗风犹存。
姜维、诸葛瞻承其遗志,内修仁政,劝课农桑,百姓安居;外整军备,法度严明,上下同心。
预初至此,亦存疑虑。
然亲见其官吏廉明,士卒用命,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绝非虚妄。
昔日高祖提三尺剑诛暴秦,光武起南阳而续炎汉,今蜀主承二祖之烈,据天府之险,得人和之盛,此诚天命所钟,复兴汉室,尤未可知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预在蜀营,翘以待贤侄之明断也。”
裴康静静地看完了杜预的劝降书,确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位世叔将眼下的利害情况都说明的一清二楚,语气也还算是不错。
“二哥,怎么样?杜叔说的什么?”
裴康摇摇头,随即道:“三弟,你把卢志写的信拿过来看看吧?”
裴楷点头,又将卢志的信交给了裴康,因为卢家起兵讨伐司马家,卢志这封信的语气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
夫国之有贼,犹人身之有疽痈。
今曹魏之庭,豺狼当道,而司马氏一门,尤为凶狡,司马仲达受明帝托孤之重。
然其鹰视狼顾,豺声未改,包藏祸心,潜图不轨。
诈病赚曹爽,背洛水之誓,屠戮宗亲,夷及三族,致使朝堂流血漂橹!
其心之险,其行之卑,虽王莽、董卓亦难匹敌!
洛水之誓,犹然在耳;高平之屠,血已凝川。”
裴康看着手中的书信,不禁触动了心弦,深吸一口气之后,继续看了下去。
“其子师、昭,承父逆种,变本加厉,凶焰滔天。
司马师违背先君遗诏,擅行废立,视君如傀儡,视臣如草芥。
昭更跋扈无伦,当街行凶!
刃溅龙袍,血染宫阙,乾坤倒悬,神人共泣!
此亘古未有之暴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岂止于篡魏,实乃悖逆人伦,灭绝纲常!
又擅启兵衅,屠戮淮南,致使忠魂含冤,生民涂炭,而后殒命。”
“祖父悖逆,伯父废立,父亲弑君,积恶三世,罪盈满贯。
司马炎不思洗心革面,反欲以尧舜之伪,饰禅让之虚名,掩篡弑之实迹。
进位为王,僭位称尊,是谓以暴易暴,以篡继篡!
伪朝之基,筑于忠骨血海之上,托于欺天罔地之辞,岂能久乎?”
“高皇帝提三尺剑,诛暴秦,立纲陈纪;光武帝平定四方,兴义兵伐乱禁暴,昭烈皇帝承续炎汉,仁德布于四海。
今虽偏居西陲,然兴复之志,未尝一日忘怀!
裴兄素怀大志,又明圣人之理,还望早做决断,裴家之盛衰兴亡,系于兄一人身上,务必三思而行。”
“唉……”
,裴康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气力都被抽掉了大半:“三弟啊,这两封信,你以为如何?”
裴楷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是杜预还是卢志,说的都是在情在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