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吴宫之变3o(1 / 4)
归义侯?司马楙?
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虽然同是帝国之人投奔大汉,但司马楙和当初的夏侯霸完全不同。
夏侯霸是为了躲避司马懿的追杀,不得不逃往大汉。
可司马楙完全是被关彝裹挟着,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
在众人看来,司马楙不过是陛下为了收买北方人心而立的一面大纛而已。
连司马楙这样的人,在归降大汉之后都能被封爵,其余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陛下不让那些跟着司马楙一起归汉的人融入到大汉,反而要另起一座城供其居住便是明证。
所以众人压根就没有想到司马楙能起什么作用。
但是刘谌在听到陆机的话后,却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了。
从幽州往大汉迁徙百姓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不光是路程上遥远,沿途还会面对一些很不确定的因素。
比如说,大军前往幽州不可能也带不了足够几万人吃一路的粮食。
那这时候曾经在塞外有过好几年治理经验的司马楙就派上用场了。
朝廷完全可以仿照司马楙之前的经验,沿路修建一些简易的落脚点,以供幽州百姓中转。
用这种接力的方式,把幽州的百姓接到雍州来!
只要能把他们接到雍州,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安排的多了。
果然,陆机的想法和刘谌的想法不谋而合。
同时也惊到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今日之前,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迁徙普通百姓的事。
所以在刘谌的问题提出来之后,他们能想到的也是百姓经过敌境的麻烦。
却压根没有想到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让百姓走草原,绕一个大圈进入雍州!
“若果真如此,乃幽州百姓之福啊!”
既然有试一试的可能,那众人自然不会再反对。
很快,长安的政令便开始下达。
最先收到命令的就是马奉。
关彝和文鸯此时还未从西域赶回来。
早就已经养好伤的马奉就成了长安唯一一个熟悉塞外的大汉将领。
而且当初关彝征讨刘渊的时候,带走的大部分都是文鸯的兵马。
那些原本就跟随关彝闯荡关外的将士依然在长安。
第二个得到命令的是陈寿,按照既定的计划。
刘谌需要在雍州往幽州的路上修建不少于四个能供几万人暂时休整的落脚点。
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并且越往幽州,危险程度就越高。
必须要提前布局。
但他们不光要面临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窥视,还要提防司马炎的反应。
所以刘谌还下了第三个命令,那就是把司马楙从天水调过来。
他知道这个消息肯定瞒不过司马炎,司马炎也必然会派兵出击。
他想赌一把,看看这个史书留名的羊祜愿不愿意放幽州百姓一条活路。
政令一道道的下,大量的物资开始往冯翊郡调集。
马奉也先一步带人出,他要去肃清百姓迁徙路线上的障碍,让幽州百姓免遭外族人的觊觎。
在大汉上下都在为幽州百姓的迁徙而忙碌的时候。
吴使也终于赶到洛阳,面见司马炎。
并且转达了朱先的“善意”
。
司马炎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
此时刘谌让孙氏自去帝号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洛阳。
所以在司马炎看来,这并不是吴国在向自己求和,而是在向自己服软。
吴国已经扛不住了。
俗话说得好,人有不如我有。
若是攻势不顺利,司马炎或许会考虑一下朱先的建议。
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