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战略重心(3 / 6)
人参和鹿茸、西北的和田玉雕件和手镯、国内最好的西凤酒、苏州的刺绣和象牙雕件、福建的铁观音和正山小种、沪上的中华烟,这些工艺品和国内很好的商品在百货店里都有销售。只是这里是用港币结算而已,千里迢迢卖出去商品,就是为了换些个宝贵的外汇,可恶的欧美封禁啊。
其实这几年国内的发展还算是快的,一五计划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国家前进的道路,喊了好几年,先前就确定援建了一百多个项目,等赫鲁晓夫同志正式上台的时候,又多了十几个援建的项目,基本的整套工业体系都搬过来了,今年才确定了所有的一五计划的目标,国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农业上增产增收,社会算是越来越稳定了,大家都充满着希望建设着这个日渐红火的国家。
东方人和西方人体质上是不同的,饮食文化的差别很大,东方人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量很低,现在的人们肚子里缺少油水,买份猪肉都恨不得全是肥肉才好,所以才吃得很多。西方人则是以肉类为主食,摄入的蛋白质和糖分都比较高,就连肥宅快乐水都是齁甜齁甜的,个体上的差异很大,如果这个时候提出强壮一个民族,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奶牛啊,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个条件、路漫漫其修远兮,李旭东甩了甩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步一步来吧。
李家在港岛属于外来者,根基并不稳固,也就是投资的钱多了些,和那些老牌的英资香江家族比起来,还是差了好大一截,沙宣家族一个分支把控着汇丰,施怀雅家族把控着香港四大洋行之一太古洋行,利氏家族也是把控着大量的地产,以前显赫的何家只是个英美的买办,就连在英格兰没什么人脉的嘉道理家族都把控着香江好大一片地方,他们还把控着香江的电厂,至于凯斯维克家族的怡和财团把控的零售,斯维尔家族把控的太古洋行,这些赚钱的行当还是由英国人一手掌控着,李旭东真正要在香江立足,还是需要和这些老牌家族一起合作,等到六十年代初期之后,这些老牌家族才会慢慢撤走一部分,港人的春天才算到来。
到了打烊时间了,许秘书跟在李旭东的身后,自己的这个老板喜欢发呆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家里娇妻美妾,还是香江华人圈里有名的富豪,要啥有啥,难道他不知道他的这种生活人人都在羡慕的吗?真不知道有什么好想的。回去的车上,为了跟上李旭东思考的节奏,许秘书还是忍不住把这个问题委婉的问了出来,“老板,您现在一家团聚,事业又做得这么好,咱们管理的这摊子公务好像不怎么难啊,为什么您好像压力很大,而且比较忧虑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咱们卖出去的都是些土特产,这些东西西方人可不认,他们只相信西医的治疗和疗效。很多东西只有在东亚地区才能卖得动,国内出口到西方的也就是东北大豆和猪鬃,产品太单一了。咱们国家虽说也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还不够强悍,全国人口增加了,粮食也没什么结余,人口多,消耗大,再遇上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还是会出大问题的。”李旭东笑着自嘲,“说实话这几年虽说粮食每年增产了百分之十,可是亩产本身不高,一亩水稻一季下来平均只有两百斤不到的产出,小麦比水稻的收获还差一些,咱们内地的生育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人口越来越多,消耗的粮食也只会越来越多,有时候看到这些问题都感觉咱们老百姓真是勤劳善良啊。”
农业上的事情无论在哪个国家目前基本上还是靠天收,风调雨顺就是好年景,李旭东最希望的就是年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至于工业上我们的产业是实打实进步了的。牺牲短期的利润,等发展成世界一流的企业,掌握世界一流的技术后,我们还是可以把东西卖到国外去的嘛!另外,这些企业也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国家提供了高级人才储备。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提升国家的软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