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准备(3 / 4)
看一看,再尝一尝味道就能明白对方厨师的功底怎么样。何雨柱每尝一道菜就做出评判,他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的主儿,“哥啊,你们家的厨师赶上我师傅的手艺了,这是个高人呐,今儿他做了五个菜系的菜,这不是一个人做的吧?”
李旭东招了招手,头戴厨师帽的大师傅就过来了,“主家,您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吩咐,牛师傅,这是我家的老弟何雨柱,他也是学厨出身的,在四九城丰泽园当了一阵大厨,觉得您做菜做得好,想和您请教请教呢。”李旭东把柱子的出身讲清楚,免得被看低了,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沟通好了。
有手艺在身的人往往比较高傲,不太合群,除非是和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才会有说不完的话,牛师傅和何雨柱何师傅就是有很多话要讲的人,秘技肯定不会让外人知道,柱子家传的的谭家菜,牛师傅家的特色闽菜都是不传之秘,除此之外可以沟通的菜系就多了,李旭东厂里的厨师都是国内的大师傅,饭食的质量由他们把关,而且一个工厂做一个月就把厨师重新安置在工厂里或者家里,这样职工们永远都有不同的口味和菜系吃而不会感觉乏味,厂食堂也有意见簿,提出意见也不扣厨师工资,只是让他们增长自己的水平,这样的好老板很难得啊。
李旭东只在香江呆两天就要和老罗兰士一起出发去伦敦解决设备的问题,他还想去民主德国和法兰西看看,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的创伤,恢复力居然比阿美莉卡还要强悍,尤其是民主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更是以每年百分之十五以上的速度提升,这还是技术和很多科学家离开了这个国家之后的事情,唉,人家的底子好啊,李旭东想去看看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发展的。
一大早,趁着老中医们还没出去看房子,李旭东拖着老罗兰士一家子去了半岛大酒店,子嗣不旺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既然西医检查不出来,那就看看中医,何况大半辈子都在东方的老罗兰士也相信中医呢,中医研究所的第一个客户就是他们一家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法,什么都不懂的李旭东也知道宋朝和明朝还有清朝很多皇帝子嗣都不多,原因就是皇宫装修的时候了大量的汞作为刷墙原料,会不会和这个有关李旭东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测,老中医不懂西医的那套所谓科学,只会根据病人的症状来治病,通过一番望闻问切,各自开出药方之后再集体讨论,认为老弗兰克整个家族都需要解毒活血、补肾、利尿。可以通过针灸和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只是这种慢性病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方子也是集体研究的智慧,两年的时间基本上能痊愈。
当然李旭东的话老罗兰士也听进去了,他们家就是仰慕中国文化,家里一直是采用的中国式建筑,红墙碧瓦古色古香的样子。听李旭东说得这么邪乎,心里也七上八下的,这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正好李旭东在山上的房子已经装修完工了,先住酒店住一阵子,等李旭东的家里安顿好了再住他家试试,如果这两年身体好了,有子嗣诞生,就证明了李旭东的话是对的,只是这需要时间去检验。
所有的人员都安置好了,柱子也和他的师伯师叔一样分到了房子,厨师的待遇也不错,只是比不上那些老中医,科研专家也有独立的房屋分配,待遇和厨师一样,没什么特殊的,除非是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或者是研究出了成果。
老中医是李旭东最看重的,中医研究所和医保堂都需要人坐阵,还有李旭东的社区中医学校也需要老师指导,至于那些物理和化学教授和大学生倒是好安排,直接进研究组跟着实验室一起工作一段时间,等他们熟悉了之后再定他们的岗位,研究方向只要不偏离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厨师就更好安排了,李氏家族的工厂里都可以容纳得下,只等酒店和酒楼装修好就可以直接上岗。房子的安排更加好说,二十名老中医都是带家属的,一人分一幢楼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