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好像谁不会(3 / 4)
奇事,大量筛选过的牛羊猪肉经过冷冻,直接装上运输船送到大连,大米和小麦也是香江仓库里的,都是精米和好面,李旭东还把库存的所有肉食和鱼类全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小菜的问题无法解决,只能是萝卜、土豆、大白菜为主,想要盖温室大棚都盖不了,塑料薄膜根本就没法用,要用也只能用玻璃阳光房,成本大的惊人不说,玻璃都得是双层的,不然两面温差太大,玻璃冻裂都有可能。
对于石油基地的好吃好喝,不知情的人都很羡慕,人情往往就是这个时候起作用,谁家的孩子马上要毕业了,需要提前物色一个岗位,最好是又轻松又福利待遇好的单位,这些人家没有太大的本事,只能是托关系,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了一点,但找到李旭东这里的也不少。毕竟在石油基地,有李氏家族的全力赞助,都可以衣食不愁,每个月的工资都不用花,也没地方需要花钱不是。
尤其是每年还有额外的年休假,可以和探亲假连在一起休,这可是这个单位才特有的福利,关键是工资奖金和补贴还照发。
好些小领导的子女都想进来,就比如林业局的孩子,你不是需要木头做房子么,好说好说,我家崽子或者是侄儿你不得安排个岗位?
李旭东很不习惯这种吃拿卡要,统一回复道:“要进来可以,但是有条件,先体检,再军事训练三个月,晚上上技能培训课,然后考试,合格者录取,不合格的想留下也可以,白天干临时工的活儿,晚上继续上课,直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所有人一视同仁。”
坚持军事训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锻炼下属的服从能力,做到令行禁止。
没有谁觉得不公平,毕竟这个年月都是要脸的,自家孩子如果不行,那是自己也没脸。咱不能跟那些落下残疾的伤残军人比,只有他们能被李总指挥特批进基地上班,东北这片地方读书是真赶不上南方,但是招工指标多啊。而且距离招工还有小半年,这时候不逼着自家娃上进,还能干啥。
基地的副总指挥老靳刚来没多久,李旭东和他不熟,这人很注重宣传,大广播里天天播送报纸上的新闻和工人们、战士们的光荣事迹,这些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的宣传很好的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让大家都以苦为乐,积极进取,李旭东也积极响应,写下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和《小白杨》的歌曲,老靳还特意找了乐队来伴奏,还别说,听了这样的歌曲,工友们干活都比以前有劲头,士兵们也觉得自己的站岗放哨是有价值的。
只是副指挥老靳有些思想理念和李旭东有些冲突,他觉得这么好的米面粮油和大量的肉食不该就这么吃了,号召大家忆苦思甜,一日三餐不能都吃干的,至少要改成两干一稀,而且他还号召大家三天吃一顿忆苦思甜餐,并把这个事情当做先进事迹独自汇报了上去。
国家宣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李旭东知道自己即使反对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毕竟这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艰苦朴素。
这事儿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也就这么地了,可李旭东却不这么认为,天寒地冻的极寒之地,大家连睡觉都睡不好,工地上日夜不停的打夯声和各种卡车经过的噪音混杂在一起,那些老专家们多多少少有些神经衰弱的症状,要是再吃不好,建设祖国的意义在哪里?何况这钱是香江爱国商人出的,这些机器设备和肉食都是他们指定供应给基地的,根本不需要工友们节省这笔开支。
没有谁天生愿意吃苦,但是大家还是选择了接受现实,现在的吃食已经比在家的时候好很多了,经常能吃到肉,还有什么脾气呢?当然大家即使有脾气也不敢说出来。
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也觉得这事李旭东还真不占理儿,好吃好喝的都被你们安达县的石油基地给占了,别的基地咋办?
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就没想过这些东西都是李旭东弄来的,部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