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灾难(2 / 4)

加入书签

人物,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多的老同志还能论资排辈,李旭东是谁关他们屁事。

破几万、几十万的产量就如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一样,脸都不要了。

至此,卫星已经彻底失控,脱离了太阳系飞向银河系了,帅不知将,将不知兵,整个社会也乱套了。

我的老天,报的产量越多,征收的粮食也越多。大锅饭开始之前,谁家养的猪如果没有及时杀掉吃肉,大锅饭一开始,家家户户的粮食和牲口就被平均了,大家一起享受。

那段时间仿佛天天过年,顿顿食肉,谁不叫声好?

李旭东在报纸上看得激动的泪水止不住的流,连着往四九城寄去了十几封信件,想要当个“吹哨者”,只是声音太小了,一点点声响如同泥牛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真实有效的报导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李旭东准备动用自己家在香江的报社和电台,他知道一旦动用了这些,他就再也没有了退路,不过人总是要选择的,不能因为逆风而不前进了,对吧?

五九年六月,李旭东自己掏钱组建了香江媒体访问团,当然所谓的记者都是李旭东自己集团内部的人,就连刚刚成立的电视台也派出了大量的记者北上,他要揭开这个盖子,看看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李旭东主打的就是真实,坚决不造假,就连广告都要实地考察,新闻采访自然就必须十分真实了。歌功颂德?不存在的,按照李旭东的要求,先保留底稿,誊抄一份交给四九城,或者是直接把采访的录像带送到四九城。让他们别误会,这第一步是内部自查,不要被虚幻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盖子打开了总要有人担责的。

?受访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他们没见过摄像机和话筒,还以为是洋枪洋炮,妇女们吓得不敢吱声,关键时刻还是得大老爷们接受采访,李旭东点名的几位领导是重点采访对象,看看不一样的说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也想看看这些地方是怎么种出连科学都解释不了的高产粮食。

?结果很可笑,当一个谎言说出去的时候,就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

李旭东不想用春秋笔法带过去,大食堂更是采访的重点,即将面临的断粮是每个基层大食堂最普遍的问题,即使是喝稀粥也熬不过这个秋天,对于吃的食物,他们编了这么一段顺口溜:一进食堂门,稀饭一大盆,盆内有个碗,碗里有个人。

这才是吃大锅饭的第二年啊,记者们纷纷在采访的末尾问出了问题,称得上是心灵拷问。

?李旭东让新闻记者继续深入内地进行采访,包括他曾经提及的大农庄,那里也是采访重点。

大农庄因为有大量的压水井,避免了重旱的问题,但是饲养场里也是空空如也,当记者问询的时候,场长也是十分无奈的拿出一大摞批条道:“没办法啊,领导写的条子,不管是计划内调拨牲畜,还是计划外的,不给就撤职,我还能咋办?挡不住啊!”

一饮一啄,当初农庄的红火变成了红果果的嘲讽。

?早在五九年一月,李旭东就安排船队世界各地去接收粮食,小麦和大麦李旭东都要,大米的价格比小麦贵了百分之七十,比大麦贵了一倍多。

钱李旭东不是很缺,财大气粗说的就是他,但是他也不会浪费自己手中的钱,性价比也很重要。

李家的船队已经扩建了,四十多艘不同吨位的巨轮穿梭于世界最大的产粮区域,阿尔巴尼亚,对不起,我家的粮食自己都不够,没有你的份。

?六十多艘船只依旧繁忙于世界各大产粮区的港口,用来应对当下的灾难。

他的老领导很忙,马不相及也,似乎完全是两个国度,其中必定是出现了很大很严重的问题。

孰是孰非才是关键,政务院马上命令各个部门都派出工作组对记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