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香江要出个李半城(2 / 4)
样板戏的几个曲目,这几个曲目都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而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其实也是红色经典,李旭东还蛮喜欢的。
梅先生的年纪不大,他的父亲梅老先生已经故去。以前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时候还邀请他去唱上一台戏,老先生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历史的发展和走向不会因为一个李旭东而发生很大的改变,该来的总会要来,做好准备,迎接一波一波海浪的冲击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当李旭东说出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之后,艺术家们有的勃然变色,有的开始陷入沉思,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怎么听京剧了,想要与时俱进,还是要学习佛教的手段,迎合主流思想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
梅先生觉得李旭东的思想很靠前,开始了不耻下问,李旭东的无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重整河山待后生》、《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一首首歌由李旭东慢慢哼唱出来,带着京韵,带着戏曲和流行歌曲的融合,老派思想觉得不能接受,新派的却觉得歌曲朗朗上口,叫好声不绝于耳。
而且李旭东认为京剧的曲目也需要创新,不能仅是老调重弹,要融入这个时代就需要集思广益,对现代文学进行改编,让新元素加入到京剧中来。
梅李两人年纪悬殊不大,梅先生把李旭东当朋友,两人也算是能说到一起去。如何弘扬国粹?李旭东提出了创作一位爱国的戏曲大家。
民国时期有位戏子名叫“裴晏之”,为人并不是很出名,只在当地很有名气。当时他所住的县城被日本人包围了,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都难逃一死。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是夜,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所有的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而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我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样的电影既能宣传国粹京剧,也能表达很多爱国的情绪,整部戏的成本也不高,如果能拍出来,李旭东表示还可以引进到东南亚去,为国家赚取外汇。
只要涉及到外汇,就表示这件事的操作性很高,梅先生的名气虽然没有他父亲那么高,但也是名角之一。《赤伶》也在李旭东的笔下诞生。
今晚的这场酒,李旭东被大家推为上宾。敬酒的更是络绎不绝,王老哥这个主人也得靠边站了,还好他们夫妻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大家吃菜喝酒十分的尽兴。
大年初四,李旭东也开始上班了,单位上的一切都上了正轨,不需要李旭东操心,两个副总既然喜欢管事,李旭东选择放权。
大家举行了一次团拜活动,很简单,瓜子花生摆在桌上,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老百姓是最朴实的,希望天天吃上白米饭和大白面的人不多,更多的是想要填饱肚子,每个月能多一点点油水就很好了。
现在回收公司里的人数不到两百人,做临时工的一百六十二人,其他的就是财务和店长、以及公司内部的人员了,李旭东承诺每个月搞两头计划外的猪肉给大家分,临时工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享受同等待遇。
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