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京茹来了(3 / 4)

加入书签

啊,不是每个知青都有我这般的知识储备和家庭背景,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脑子里的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

张无忌的感叹要是被高层的领导知道了,一定会把他引为知己。当年号召知青下乡,国家也是迫不得已,城市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可工业化却没能跟上趟。

特别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把专家和技术援助一撤,好些工厂项目直接停摆,城市里的工作岗位一下子少了大半,年轻人毕业之后无处安置。

而农村地多人少,缺人手也缺技术,于是就有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这句话。

确实,农村真是广阔的天地,可思维上拉起了一道屏障,思想上拴住了缰绳,大家比的是越穷越光荣,而不是比谁先致富,这从思想上来说就很不对头。

一个是“三只鸡”政策,就是每家每户养鸡不得超过三只,多余的属于资本主义,要捕杀。第二个是“前七后八”,就是屋前七米屋后八米之外的庄稼树木都属于“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

农村人靠的是土地,而鸡在农村的主要作用是下蛋卖钱然后买油买盐买酱油买醋等生活用品,有“鸡屁股银行”之称的美誉,因为绝大多数公社社员家平时是没有现金收入的,只能卖了鸡蛋后换。现在鸡都不让养多了,这不是让生活越来越困顿了么!

“前七后八”,户屋前屋后多用于种树。种树的目的是等树木长大成材后,给子女结婚出嫁时打家具做房子或给老人置寿木。由于属于“尾巴”的树太多,一下子割不过来,总有那么些“聪明能干”的村干部发明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剥皮,就是将树一米多以下部位的树皮全部剥掉,这个割法简单而高效。一时间村村露白,鸡鸣狗跳。

张无忌为此写过信给老爹,想请老爹代为向中央反映,可李旭东又能有啥办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写信让张无忌好生等待,做通自己上级领导的工作,先把自己所在的村子建设好,然后以期天时了。

乡下的村子里,也不是每个人都稀里糊涂的,听政策做事,这是不能违反的,但政策归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一钻政策的空子,还不被处罚,这就有可操作的空间了。

三台大功率的进口拖拉机,还带着很多不知名的组合器械,这是张无忌的底气所在。不仅村里、乡里,就是整个县、整个榆林地区,甚至整个省里,都没有谁见过这种机器啊。

为了这三台拖拉机,张无忌是有机会跳出这个村子的,不仅县里、市里给他安排工作,还许诺给他家刘巧儿也安排一份工作,让他家全都吃上国家粮。可张无忌是什么人,哪里会在意这工作名额,他要的是整个村子全都富裕起来。

“支书,村长,这三台机器就算进村集体的账上,哪怕是乡里、县里要借,那也得出租金,而且谁来借,谁负责提供柴油。另外,我想您帮忙协调几个外村的知青到咱们村来,咱们不仅要培养拖拉机手,还要培养自己的修理工。咱们村初中毕业的姑娘小子,我也可以顺手教一把。”

村里人把平时捡到的粪都送到苹果林的沤肥池,还主动帮他挖坑种树,张无忌很感谢村里人对他苹果林的支持,虽然他自己也没少付出。

“无忌,你这是为咱们村做了件大好事啊!只是这女娃娃可做不了这些活儿,要不还是让村里的男娃娃来做吧。”

村长到底还是存了些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女娃将来是要嫁人的,要是嫁在自家村子里,那还好说,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要是嫁出去了,那知识不也就流出去了么?

“村长,知青早晚都要回城的,咱村里不仅男娃要培养,女娃娃也可以培养起来,女孩细心,只要有能力,当个拖拉机手,再学点儿简单的维修知识,还是很不错的。”张无忌没有完全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