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这烂摊子(3 / 4)
年前是赶不上收割一批了,不过年后,不出十五,咱们应该就能收割一茬了。社员们,只要大棚在咱们庄子里,咱们就算多了三个下金蛋的母鸡。等开了年,咱们再把饲养场和鱼塘办起来,农业不仅要学大寨,还得学我们秦家庄子!”大队支书吧嗒了一口旱烟,大大咧咧的说道。
“啧啧,这小菜儿绿油油的,大冬天能让四九城的居民吃上绿菜,这也是先进典型了。老秦呐,县里领导也得知了这件事,特意委托我过来看看,我看呐,今年的先进大队非你们莫属咯。”公社革委会主任率先开口道。
“嘿嘿,这都是咱们庄子上出了个好姑爷,一切都是他帮忙张罗的。”大队书记可不敢贪功,一五一十的向主任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好嘛!我们早就听说过李旭东同志了,他是大领导,还为庄子上的事情操心,是我们失职啊。老秦,你们要是成功了,明年咱们公社都向你们学习。”
秦家庄搞得好,那也只是一个庄子,可要是整个公社都搞得好,又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那就是整个公社领导的功劳了。
“是啊,老秦,这位李旭东同志还在庄子里吗?我们都想见见这位奇人。”李旭东做过的事情还是通过一些渠道传了出来,虽然没得到领导的承认,但也没见哪个领导否认。
“他啊,今晚应该就会回来了,这些天他都在咱们县周边的村里做调研,就是想要探索一下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大队书记实话实说。
“啧啧,他这是真心为人民服务啊。”涉及到政策的事情,谁都不敢妄言。
可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基层干部,谁是真心为老百姓考虑,谁是在祸害老百姓,大家的心里都有一杆秤。
在乡村调研了半个月,李旭东意识到农村的改建其实不算难事儿,真正为难的是企业的改造。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夏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
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华夏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钱的作用被削弱到了极致。
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
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奖惩的力度不大,发个奖状,上调一级工资就算是很大的奖励了,极大的削弱了工人们参与技术改革的决心和热心。
领导群体的思想僵化,一切以上级领导的要求为准绳,对待工作没有付出足够的热情。大家都得过且过,缺乏主人翁的意识。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就必须并存。为了不影响国有企业的改建,市场经济又必须有限度的放开,绝对不能一下子盲目放开。
李旭东轻抚着额头,唉,还是人才少了啊!
在李旭东看来,很多工厂领导其实是不合格的,说他们尸位素餐,不算准确,毕竟他们只需要完成既定的计划内任务就可以了。
如果自负盈亏,有魄力的领导肯定会裁员,可裁下去的人怎么办?外面想要求职的群众本就人满为患,难道又要把他们推向农村?
难啊!
“爷,过年了,您还想这些问题干啥?车到山前必有路,反正这烂摊子谁也解决不了,您提出问题就可以了。”秦京茹不满的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