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要官(3 / 3)

加入书签

么做过生意的慧真,那也是巾帼英雄,小酒馆都要做成大酒店的主儿,芝芝不如你们聪明,不如能干,你们把这摊子交给她,这是为她好,还是故意为难她?”

李旭东这话说出来,说不上是表扬谁,批评谁,好像谁都批评了,又好像是只批评了芝芝。

“好了,你们要知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的道理。下一步我的工作重心仍旧在内地,现在的华夏虽然贫穷落后,但一旦华夏发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那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再到金融业,都将是举足轻重的,未来的华夏就是我们家将来的依靠。”

李旭东把道理给几个婆娘讲清楚,讲透彻,为的就是让她们对华夏树立信心。

“爷,那我家以前被抄的东西,国家还能还回来么?”娄晓娥第一个不信李旭东的忽悠。

“三五年之内吧,一定会有个说法的。对于港商河外商的投资,国家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的意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肯定是想要合资,甚至是控股,可不管是哪个商人,都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即使是我这般爱国的人,也不同意国家资金占据主导地位。”

商人投资,要的是利润,投资一分钱,就要见到一分钱的收益,一旦国家控股,厂子谁说了算?随意划拨一下,该自己的利润就不见了。

商人是最精明的一个群体,一旦有人在政府那里吃了亏,或者占了便宜,消息马上就能满天飞。只有前面的商人尝到了甜头,后续的投资才会继续跟进,雪球才能越滚越大。

这也就是商机无国界,资本无国界的正确解释。

商人有祖国没错,可华夏的商人和那些民族资本家都吃过亏,没有谁敢轻易到内地尝试,就连陈雪茹和娄晓娥听到李旭东的话都犹豫万分。毕竟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呐。

“华夏下一步必定是以经济建设为主,重点是发展工业和农业,先解决温饱问题,向制造业发展,然后再逐步发展高科技,从最开始的单纯复制到后来的创新探索。”

华夏拥有巨大的人口优势,劳动力的成本很低,一定会引发大规模生产和各种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人多劳动力多,劳动力多企业多,企业多市场规模大,而后发展成型。

大国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国,不仅有强劲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其经济力量在那个时代处于领先,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撑强大的综合国力。

还有整合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无论有多少制度,无论是什么结构,它们相互不抵触、不冲突,不会南辕北辙,不会各走东西。一个国家如果制度不配套、结构不整合,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另一点也很重要,必须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与精神特点。“有吸引力”指的是许多人追捧、许多人模仿,无数人追风赶潮流,其艺术水平并不重要。品位在这里不起作用,高尚在这里并无所谓,“世界大国”用自己的精神影响力吸引他人,并不因为它“好”,而因为它的影响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能够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的能力。外交看似柔软,实则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外交后面是强大的国家力量,外交一旦失败,经常紧跟着发生战争。

华夏的资本在于人口众多,原材料丰富,即使不依靠世界经济的外循环,也能通过内循环养活整个国家的人。

如果看清了自己的特点,制定好战略规划,华夏的经济腾飞还真不是梦。

“你们先看看家规,然后大家讨论一下。”李旭东一不小心,把自己刚写的《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也带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