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内阁(1 / 2)

加入书签

常贞返回东宫之时,朱标已处置完一日政务,略显疲惫。

常贞行至朱标身后,为其按揉双肩。

常贞未曾料到朱标每日竟如此忙碌,心下颇是怜惜,一边为其按肩,一边说道:“殿下,尚书省诸臣,本可襄助处理政务,为何殿下每日仍操劳至此,疲惫不堪?”

朱标轻轻握住常贞按揉肩膀的双手,笑道:“贞姐姐,实因父皇对尚书省心存顾虑,诸事皆要重理一遍。

他自觉劳顿,便寻由头拉我一同处置政务。

唉。”

常贞向朱标言:“大哥于书信中屡屡提及,殿下在处置政务之余,亦要记着锻炼身体。

须知病来如山倒,此事切不可马虎。”

朱标慵懒瘫坐,叹道:“哪得空闲?每日单是处置那些政务,便已忙碌不堪。

若再去操持锻炼身体之事,岂非要累煞我也?”

此时朱标忽有所悟,忙对常贞道:“贞姐姐,不若你修书一封,遣人送往辽东,问问常大哥可有法子,能于处置政务时稍得轻松。

他向来鬼点子颇多。”

常贞赶忙从朱标手中抽回手,嗔怪道:“哪能如此说大哥?要写你自个儿写,我可不会写。”

朱标赶忙起身,搂住常贞,软语央求道:“我的好贞姐姐,你便问上一问吧。

你总不忍心瞧着你夫君累垮了,是也不是?”

常贞面色赧然,轻嗔道:“快些松开我,写便是了。”

常孤雏收到常贞书信后,不禁莞尔。

暗道朱标这黑心汤圆,终究还是操劳过度。

也罢,为了妹子的幸福日子,且帮他出些主意。

于是常孤雏于书信中,勾勒出内阁制度之雏形。

嘱朱标往翰林院挑选若干颇具潜力之人,助其处置政务。

此等人可就政务建言,以供朱标参酌。

当然,此等人仅有建言权,而无决策权。

如此一来,一则可培育此等人理政之能,日后外派或调任,皆比仓促任用之人强上许多;二则可对比不同人之见,从而做出最恰当之决断。

常贞收到常孤雏的回信后,将书信递与朱标。

朱标急忙问道:“常大哥于书信中写了些什么?”

常贞轻轻摇头,道:“我并未看。

想来信中所述,应与朝中事务相关。

母后曾言,后宫不得干政,我岂敢窥视?”

朱标心中感动难抑,暗道不愧是自幼相伴的爱人,实具贤后之风。

朱标将常贞揽入怀中,轻吻其额,旋即当着常贞之面,拆信观阅。

朱标览毕书信内容,不禁大声称赞:“此计甚妙!

如此,既能栽培干练官员,又可缓解政务繁压,当真一举两得,妙哉妙哉!”

朱标行事果决,言出即行,旋即赶赴翰林院,择取数位伶俐聪慧之年轻人,召至东宫,襄助自己处置政务。

徐达、常遇春与李善长诸人,虽于东宫挂职,然仅为挂名而已。

于处置政务一事上,并未替朱标分担几分,更多乃是朱标遇有不明之处,向彼等请教问询罢了。

徐达见朱标近日鲜少就政务之事前来问询,心下不禁好奇。

遂移步至朱标办公之所,举目望去,只见朱标正与一众翰林院学士共议政务。

其间,多是翰林院学士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朱标则稳坐位,悠然品茗,静听众人谏言。

徐达暗自观察良久,愈看愈觉心惊。

如此举措,竟令政务处理之效率大幅提升,且因兼听多方意见,决断也更为合理恰当。

当真是妙极,妙不可言!

次日退朝后,徐达求见朱元璋,帝允之。

徐达遂将东宫诸事,一一奏与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