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万民商会下南洋(1 / 2)
制电缆之法,重选材。
导体需用良导之金属,如铜、铝之类,因其导电性能佳,能使电流畅行。
选好导体后,需为其裹绝缘层。
绝缘材料常用橡胶、塑料等,以阻电流外溢,保用电安全。
包裹之时,要力求均匀、紧密,无丝毫疏漏。
绝缘层外,还需设防护层。
可用钢带、钢丝铠装,或挤包聚氯乙烯等材料,此层能防外力损伤,如挤压、穿刺,且具一定抗腐蚀能力。
制作中,各环节皆要精细。
导体绞合要规则,确保电阻稳定;绝缘层与防护层制作,厚度、质量须严格把控,如此方能制得合用之电缆。
明朝之时,橡胶于华夏大地尚属罕物,本土并无盛产之地。
彼时橡胶多自南洋番邦传入。
南洋诸岛,如苏门答腊、爪哇等地,气候湿热,盛产橡胶树。
暹罗、缅甸等地,地处热带,气候暖湿,适宜橡胶树生长。
其地橡胶树繁茂成林,所产橡胶质地柔韧,富有弹性。
常孤雏遂遣万民商会,并令辽东第四舰队,自金州起程,扬帆南下,往南洋寻觅橡胶树。
常孤雏径将电线圈之事告知辽东边防学院,命一众研究员悉心钻研。
电线圈,为导线,多以铜质为之,因其导电佳,电流损耗少。
导线细密缠绕,匝数众多,以成线圈主体。
绕制所用骨架,须具良好绝缘性,如陶瓷、塑料类材质,保电流于导线内循行,不致外溢。
此外,线圈常配有铁芯,多以软磁材料制成。
铁芯置于线圈中央,可增强磁场,大幅提升电效能。
此三者,导线、骨架、铁芯,为电线圈主要构成。
研究员们听闻能造出雷电,颇感难以置信。
然此事既为辽国公所言,料想必是真的。
辽东之地,推行每七日中得两日休憩之制。
起初,百姓尚有疑。
未几,众人渐适,皆赞辽国公体贴民生,此举大善。
因辽东革新并广推学校制度,辽东年轻一辈识字者骤增,识字率直线攀升。
由此,辽东文化底蕴日厚,文化之风益盛。
辽东之地,崇礼义、倡新风,民众皆以礼义为纲,言行循规蹈矩。
街巷闾里,尊老爱幼、互助互爱之风盛行。
此般社会风气,别于大明他处,独树一帜,令人称许。
辽东之地,除却气候之外,实难寻他处可指摘之处。
山东与北平之百姓,亦乐于往辽东,或营些小本生意,或借此顺便游玩一番。
尤甚者,辽东每开移民之策,山东、北平两地百姓,皆争为个报名者。
对此情状,陈园与朱棣亦未多言。
山东孔家及士绅豪族,难再如往昔般肆意盘剥百姓,故而屡屡向陈园施压。
然陈园岂会纵容,并不理会其无理之举。
辽东助力,山东经济渐兴,然多得利者,乃百姓与小商贩。
此情形令士绅豪族心中怏怏,于彼等而言,不得获利,较亏损更觉难耐。
胡惟庸闻知辽东竟遣舰队为万民商会护航,旋即再度弹劾常孤雏。
胡惟庸弹劾曰:“常孤雏擅遣舰队为万民商会护航,此乃滥用公器之举。
舰队者,国之军备,当为保境安民、御敌卫国所用。
今常孤雏竟以之护商,将朝廷军备视同私物,肆意驱使,其心叵测,恐有不臣之意。
此风若长,纲纪何存?国法安在?望陛下明察,严惩常孤雏,以正朝纲。”
朱元璋言:“此事辽东已然报备,其称舰队南下,乃为测试舰队远航之能。”
胡惟庸奏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