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北境桃园(1 / 2)
辽东街道之上,车水马龙,景象熙攘却行进有序。
设有专门马车行道,车行其间,蹄声嘚嘚;一旁人行道上,行人往来,悠然自在。
每至路口,更有专人司职指挥交通。
此人依序引导车马行人,或抬手示意,或言语指引。
众人皆遵其指令,或行或停,有条不紊,整座城邑尽显井井有条之态。
辽东街头马车,其车辙外圈裹以橡胶,行时噪声低微,颠簸之感亦锐减。
更有一类马车,配色统一,外悬“公交马车”
之牌。
此公交马车,寻常百姓皆可乘坐,且设有专门停靠之处。
民众出行,于此候车,便捷非常,真乃利民之举也。
这般种种新奇景象,此前锦衣卫虽已有所呈报,然朱元璋亲眼目睹之际,内心仍为之一震,深感震撼非常。
此前听闻,仅存于想象之中,如今身临其境,方知辽东之变远所料。
车水马龙有序,公交马车便民,处处皆显精妙规划与创新之举。
此刻,朱元璋方切实领略常孤雏治理辽东之非凡才能,心中对辽东未来,更是充满期许,亦思索如何将此等良策善举,推行至大明各处。
朱元璋亦着重留意辽东物价,觉此地物价比应天着实低了不少,且物产极为丰富。
盖因海贸兴旺,四方物资汇聚辽东,故而物资充盈。
百姓于斯,日用所需皆备,生活颇为优渥。
朱元璋暗自思忖,海贸能兴辽东,于大明别处,或亦可推而广之。
辽东物价相宜,百姓富足,实乃治理有方。
先前,大明于沿海之地,亦设试点海贸港口,然据所传情报,其规模、繁华之态,终不及辽东。
辽东此地,海贸兴盛,物资如潮涌般汇聚,港口内外,商船络绎不绝。
所营货物种类繁多,从奇珍异宝至民生所需,一应俱全。
反观他处试点港口,或因规划未周,或因政令不畅,商贸往来难比辽东之盛。
朱元璋心中明白,海贸之道,辽东已走出一条独特之路,其间必有可鉴之处。
他暗下决心,待返回应天,定要详加研究,使海贸于大明各处皆能蓬勃展,以达辽东这般昌盛之境。
朱元璋在金州城已逗留些时日,诸事观览得差不多了,便如寻常百姓模样,雇了一辆马车,自金州启程,往盖州而去。
途中,朱元璋但见那水泥官道两旁,栽种着不少树木。
且设有诸多路程标识,清晰明了。
再者,官道左右往来之路隔开,各行其道,一个方向为去程,另一个方向则为返程,井然有序。
马车上另有一老丈与一孩童。
朱元璋遂问老丈:“老丈,您此番可是预备去盖州营商?”
老丈闻言,笑道:“这位官人莫要打趣,老身哪算得上经商之人?此番我这孙儿来金州探望于我,如今他假期已满,还得送他回盖州念书呢。”
朱元璋挑眉道:“如此说来,老丈您常乘这马车,往来于金州、盖州之间咯?”
老丈应道:“那自是如此。
老汉我生于金州,此地乃我老家,故土难离呐。
只是我儿子儿媳在盖州营生、挣钱,故而我常往来于这两地之间。”
朱元璋问道:“吾闻辽东推行土地承包之制,想必老丈家中亦有田地。
若令郎与儿媳皆于盖州营生赚钱,家中田地岂不荒废?”
老丈解释道:“官人有所不知,如今辽东推出好些利于百姓耕地的器械,种地可不似从前那般费时费力啦。
再说我那儿子儿媳,也并非整日都在盖州工坊里做工,每至农忙时节,他们定会回家里来打理田地,断不会让田地荒废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