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鞑靼瓦剌的困局(1 / 2)

加入书签

且说当下,鞑靼与瓦剌正陷困局之中。

他们与秦王、燕王、晋王所率之军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可如今都已尽显疲态。

三王这边,武器装备远远胜过鞑靼和瓦剌。

那精良的刀枪剑戟,坚固的铠甲,还有威力颇大的火器,皆是鞑靼与瓦剌所不及。

鞑靼与瓦剌的兵器,好些个都陈旧不堪,铠甲也多有破损。

若不是仗着漠北那复杂的地理形势,他们怕是早被三王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漠北之地,地形复杂,有广袤无垠的沙漠,也有崎岖难行的山地。

鞑靼和瓦剌人自幼生长于此,对地形熟悉得很,借此设下不少埋伏,让三王的军队不敢贸然深入。

可即便有这地理优势,他们也渐感吃力。

三王的军队,训练有素,指挥得当,步步紧逼。

鞑靼和瓦剌的兵力本就不比三王,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差距,每一场战事都打得异常艰难。

他们的粮草补给也成了大问题。

漠北之地,本就物资匮乏,又经这连年征战,愈难以支撑。

反观三王,背后有大明王朝雄厚的国力做支撑,粮草兵器源源不断运来。

如此下去,鞑靼和瓦剌若想破局,着实艰难,不知还能凭借这漠北地理优势支撑几时。

实则究其根本,鞑靼与瓦剌面临的困局,有着更深层缘由。

当下,辽东已然成为大明重要粮仓之一,为秦王、燕王、晋王所率之军输送粮草,极为便利。

那粮草大车,络绎不绝地驶向三王军中,保障着前线战事所需。

不仅如此,辽东军更是大明最为强劲的军队。

其兵强马壮,将士皆经严苛训练,作战勇猛且战术精妙。

此军之威,令四方忌惮。

设若鞑靼和瓦剌胆敢大规模举兵南下,那辽东军一旦从辽东杀出,局势便岌岌可危。

鞑靼与瓦剌全力应对三王军队已然吃力,若此时背后又遭辽东军突袭,腹背受敌之下,实难招架。

辽东军擅长长途奔袭,能迅穿插至敌军后方,截断补给,扰乱阵型。

鞑靼和瓦剌本就因与三王交战而兵力分散、疲惫不堪,如何能再抵御辽东军这如虎添翼般的一击。

届时,前有三王军队猛攻,后有辽东军包抄,鞑靼和瓦剌恐将陷入绝境,覆灭之危近在眼前。

这等局势,犹如高悬之剑,令鞑靼与瓦剌不敢肆意妄为,大规模南下之举,不得不谨慎思量,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想当初,常孤雏率军打下辽东,有力策应北伐战事。

随后又挥师南下高丽,更跨海征伐倭国。

这几场大战,常孤雏所率之军,势如破竹,尽显神威。

常孤雏用兵如神,将士作战勇猛,那高丽、倭国哪是对手,皆被打得落花流水。

如此赫赫战功,声威远扬,早把鞑靼和瓦剌吓得胆寒。

他们见识过常孤雏军队的厉害,深知与之抗衡难有胜算。

即便如今常孤雏或许不在战场,但其留下的余威,依旧令鞑靼和瓦剌心有余悸,不敢轻易挑衅,行事多有忌惮。

如今辽东军虽未投身战场拼杀,可单就这么驻扎在那,对鞑靼和瓦剌而言,便如一座大山压顶,威慑力十足。

想那常孤雏当年何等威风,打下辽东,策应北伐,又连下高丽、灭了倭国,把鞑靼和瓦剌打得怕了。

虽说现今不知常孤雏动向,可辽东军传承了当年的精锐。

倘若常孤雏真的披挂上阵,领着辽东军参战,以鞑靼和瓦剌现今的状况,哪有能耐抵挡。

辽东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再加上常孤雏的谋略,鞑靼和瓦剌必然难以招架,恐怕瞬间便会土崩瓦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