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朱允炆求情(1 / 2)
朱元璋听着牛达一番话,脸色沉得像块铁,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牛达所言,若有半分属实,便是欺君罔上!
锦衣卫何在?”
殿外立刻闯进来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单膝跪地:“属下在!”
“给朕去查!
西巷酒楼、盐商赠酒、科举舞弊案,桩桩件件都查清楚!
属实者,不论官阶高低,一律严办,绝不姑息!”
朱元璋声音掷地有声,满殿官员无不凛然。
那些先前弹劾朱植的官员,此刻早已面无人色,哪里还敢嘴硬?
为的礼部尚书“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
臣、臣一时糊涂,所言皆是捕风捉影,实乃无稽之谈啊!”
旁边几人也跟着跪了一片,七嘴八舌地求饶:“陛下息怒!
我等也是一时昏聩,错听了流言!”
“辽王殿下素来谨守本分,先前那些所谓‘过失’,不过是些无伤大雅的小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望陛下明察!”
方才还义正词严的嘴脸,转瞬间全换了模样,只盼着能把自己摘干净,哪里还顾得上给朱植添堵?
朱元璋冷冷看着这伙人的丑态,哼了一声,却没再言语,殿内只剩下此起彼伏的求饶声,混着锦衣卫领命离去的脚步声,格外刺耳。
朱允炆立于殿中,素色的袍角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他听着官员们慌乱的求饶声,又看了看御座上神色凝重的朱元璋,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却带着沉稳的力量:“陛下,《论语》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跪地的官员,继续道:“诸位大人虽有失察之言,但其本心未必是恶意。
如今既已知错求饶,不如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中庸》亦言‘过则勿惮改’,若能让他们从这次过失中警醒,日后更加谨言慎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却坚定:“再者,儒家讲‘仁恕’,陛下以仁治天下,当显宽容之德。
若因一时之失便重罚,恐失了朝臣之心。
还望陛下三思。”
他的话语引经据典,既贴合儒家义理,又巧妙地给了朱元璋台阶。
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跪地的官员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附和:“殿下所言极是!
我等必定痛改前非!”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沉静的侧脸,又瞥了眼那些官员,沉默片刻,终是缓缓开口:“既如此,便依允炆之意。
但记着,下不为例。
若再犯,定不饶恕!”
下朝的钟声响过,官员们如潮水般涌出大殿,却在殿前的丹陛旁放慢了脚步。
先前还垂战栗的几人,这会儿像是换了副面孔,争先恐后地围向朱允炆。
“殿下圣明!”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官员抢在最前,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花,“方才殿下引经据典,那番仁恕之言,真真是圣人风范,属下听了,茅塞顿开啊!”
旁边立刻有人接上话头,声音比他更响亮:“可不是嘛!
殿下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胸襟气度,我等这些老家伙,真是自愧不如!
日后还望殿下多多指点,属下愿效犬马之劳!”
更有人凑得极近,压低声音却又故意让周围人听见:“殿下今日护住我等,这份恩情,属下没齿难忘。
府中刚得了些新茶,是南边贡来的雨前龙井,改日定当送到殿下府中,还请殿下赏光尝尝。”
你一言我一语,全是恭维逢迎之词,有的人甚至微微佝偻着背,眼神里满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