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父子俩以身作则(1 / 2)

加入书签

朱标话音刚落,殿外群臣便炸开了锅。

吏部尚书抢先出列,跪在丹墀之下,高声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

殿下乃是国之储君,身系大明安危,岂能为一介偏方轻易涉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宗庙社稷何人维系?”

户部侍郎紧随其后,叩道:“尚书所言极是!

那疫苗来历不明,纵是辽东用过,也难保京师水土不同,生出变数。

殿下万金之躯,怎可拿性命当儿戏?臣等恳请殿下收回成命!”

几位老臣更是涕泪横流:“太子仁心,臣等知晓,可此事关乎重大,断不能凭一时之念行事。

皇上春秋已高,殿下若有差池,天下苍生怎么办?求殿下三思啊!”

殿内顿时一片“万万不可”

的呼声,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劝阻之意。

朱标立于阶前,听着众人恳切的劝谏,眉头微蹙,却依旧朗声道:“诸位大人的心意,本宫明白。

只是天花一日不除,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宁。

本宫身为储君,若只求自保,何以面对天下苍生?此事本宫意已决,不必再劝。”

群臣见他态度坚决,一时语塞,只能伏地不起,仍盼着能打消他的念头。

朱雄英从人群后走出,青布锦袍衬得少年身姿挺拔,他对着朱标深深一揖,朗声道:“父王,儿臣愿随您一同试种。”

话音未落,满殿皆静。

他却抬眼看向群臣,目光清亮如洗:“皇爷爷常说,皇家子孙当以苍生为念。

如今疫苗之事虽有风险,但孙儿是皇太孙,若连这点担当都没有,日后何以承继大统?”

说着便上前一步,与朱标并肩而立,稚嫩的脸庞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就让孙儿做这表率——若真能护佑百姓,这点险,值得冒。”

老臣们看着这对父子,一时竟说不出劝阻的话来,唯有暗自感叹:朱家子孙,倒真有几分硬骨头。

朱允炆站在廊下,远远听着殿内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袖口。

方才朱雄英那番话传过来时,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仿佛那“疫苗”

二字是什么烫手的物件。

在他记事起,曾有个小厮染了天花,不过三日便没了气息,那景象至今想起来仍让他脊背凉。

太医说过,天花是绝症,沾上了便是九死一生,哪有什么“疫苗”

能治?

朱雄英年轻气盛,父王又一心为百姓着想,他们愿意冒险,可他不敢。

廊边的风卷起几片落叶,朱允炆拢了拢衣襟,往后退到柱子后,将自己藏得更隐蔽些。

他想不明白,为何要拿性命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法子?安安稳稳守着现有的不好吗?

殿内传来朱标爽朗的笑声,许是定下了什么章程。

朱允炆悄悄抬眼望了望,见没人注意这边,便转身沿着抄手游廊慢慢往自己院子走。

石板路被阳光晒得温热,可他心里却泛着点凉——这冒险的事,他是断断不会做的,保住自己才是最要紧的。

朱允炆回到吕氏的院子时,吕氏正坐在窗边做着针线活。

他几步走上前,把殿里的情形一五一十说了,末了又补充道:“娘,大哥和雄英叔都要试那什么疫苗,还说要推广给百姓,真是拿性命当儿戏。”

吕氏手中的绣花针顿了一下,针尖在绸缎上戳出个细小的洞。

她抬眼看向儿子,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随即又垂下眼帘,声音平静无波:“皇家的事,本就由不得自己性子。

他们愿意冒险,自有他们的道理。”

手指捻着丝线穿过针孔,她缓缓道:“你性子稳,别学他们冲动。

安安静静待着,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