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别人家的孩子(3 / 4)

加入书签

昭成国前时确有澹台氏南传儒学,然细节或经昭人增饰。”

    间外教习们闻言无人不惊,有人甚至拍手叫好,为世子加油鼓劲。

    倒是程立心不忙不慌,继续考校。

    赵乘风自幼看书极多,又爱思考,再加不断爆体后,记忆力方面也远超常人,竟是做到了对答如流。

    于是,两人一问一答间,由于速度太过,有了些唇枪齿剑互不相让的意思,倒是本来渐渐剑拔弩张的气氛竟渐渐消解。

    这主要源于世子回答时虽快,但语调平和。

    连续答题后,程立心也不自觉的面容缓和了不少,语调之中没了针锋之意。

    如此这般一炷香的时间后,程立心对世子学识已有认知,老脸不再严肃,竟出现了些许快意:“最后一个问题,《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然《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岂非道兼形上形下?”

    赵乘风回:“譬如砚台:石质为器(形下),发墨之理为道(形上)。《庸》所谓'不离',正谓道器一体,如墨存石中。”

    程立心拍案,实在忍不住又问了句:“妙喻!若以此解《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当如何?”

    间外有人喊道:“臭不要脸,不是说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又问!”

    赵乘风却一笑:“犹观此砚:匠人见其雕工(仁),商贾计其价值(智),各得一端,而全体自在。“

    程立心品其意,竟不觉摇头击掌,引得间外此时已经围满的人群也跟其动作。

    掌声间歇后,他道:“蒙堂所讲之识如此看来对殿下却有些幼稚了,乘风你却有堂上小憩资格。”

    赵乘风却否定:“先生莫要妄语,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学生若非控制不住,自是不会再睡的。”

    程立心闻言心中感慨所致晃起了头。

    完全明白世子殿下此番并非刻意摆弄,只是有理说理,也知错认错,认得规矩,不拿身份压人不说,还如此平易近人,再加上身负学识...

    不得不说,北境后继有人,程先生此时老怀安慰。

    “既如此,我们就按规矩走。”

    “如此甚好。”

    言罢二人起身,在一片瞩目之下回到了蒙堂之外。

    程立心自是回堂授课。

    赵乘风则站在了堂外,按规矩自然就是受罚。

    于是摇铃再响,世子殿下又成了天戈院一景。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