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太阳从西边升起(4 / 6)
合同,完全就是浪费,200万和500万打阿甘一个结果,还不如在外线多补充一点。
反而是罗伯特-霍利,克里夫-罗宾逊这类,能三能四,有外线投射能力的球员变得吃香,哪怕你防不住,进攻端可以拉开,可以做贡献,不至于到篮下送盖帽。
甘国阳对联盟的统治,各队的反制,加快了NBA战术的叠代和对球员需求的演变。
就好像冷战时期美苏的敌对,让军事科技迅速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不断更新换代。
80年代,开拓者在甘国阳和拉姆齐的带领下,利用三分球掀起了空间革命,球场体系从点一线,变成了点一线一面的结合。
虽然三分球的目的更多是为内线拉开空间,而不是成为得分产量本身,但依然具备突破性的意义,让各队对三分球的重视提前了好几年。
90年代,鲍比-贝尔曼依托甘国阳的强大个人能力,引入了普林斯顿体系,丰富了球场打法,
并且率先使用高级统计学模型指导球队训练和战术安排,引入了效率公式。
现如今,每个球队都会配备至少一个数据分析师,对球队的进攻丶防守进行数学化的模型建构,这一进程又被提前了好几年。
像菲尼克斯太阳队,斯凯尔斯在理论上属于较传统的防守型教练,但数据和球员特性告诉教练组,太阳更适合走进攻路线,发挥锋卫的个人能力优势,于是斯凯尔斯毫不犹豫把球队朝着进攻路线上赶。
不仅仅斯凯尔斯如此,虽然90年代NBA整体朝着防守越来越强,节奏越来越慢,进攻越来越便秘的路线在走,但因为开拓者和甘国阳的榜样存在,使得进攻的力量一直在闪耀,在和防守路线做对抗。
各支球队在构建阵容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如果球队天赋卓绝,球员个人能力强,那就走进攻路线;如果球队进攻箭头少,角色球员多,那就打造防守型阵容。
前者能提高上限,开拓者是最好的例子,后者能保住下限,如今的联盟想要进季后赛,必拼防守。
进攻和防守的力量大致是四六开的局面,基本均衡,没有出现严重的攻防失衡,攻防二八开的情况。
卡莱尔其实有机会引领第三次革命,他的流动进攻体现了巨大的威力。
可惜这套体系对整体配置的要求太高,而且阿甘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支撑不起新的系统了。
而他留下的老东西,已经足够各队反覆研究了,越研究,成果越多,越研究,越发现他身上超越时代的东西。
有技术上的,有战术上,还有战略上的。
NBC电视台在1998年,也就是开拓者77胜夺冠的那个赛季,出了一个三集纪录片,详细描述了甘国阳十多年来的技术风格转变,以及对联盟造成的巨大影响。
当然,纪录片更多还是叙述,没有真正切入到细节层面,大夥
↑返回顶部↑